首页 / 网游竞技 / 剑来陈平安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心关隘环环扣(3 / 4)

作品:《剑来陈平安

陈平安拿起养剑葫喝了一口酒,指了指炭雪,“我给了她很多次机会,哪怕只要抓住一次,她都不会是这个下场,怨谁?怨我不够菩萨心肠?退一万步说,可我也不是菩萨啊。”

刘志茂轻轻点头,深以为然。

如果眼前年轻人没有这份手腕和心智,也不配自己坐下来,厚着脸皮讨要一碗酒。

当初第一次来此,为何刘志茂没有立即点头?

一方面是不死心,希望粒粟岛谭元仪可以在刘老成那边谈拢,那么刘志茂就根本无需继续搭理陈平安,井水不犯河水罢了。

再者陈平安可以想明白许多事情,红酥,春庭府妇人的隐蔽禁制,诸如此类,并不会真正让刘志茂感到“安心”,为何读书人既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结果又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会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还不是如何想是一回事,如何做,又是一回事?

所以陈平如何安处置那条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畜生,就是一道无形的门槛,跨得过去,做得好,干脆利落,漂漂亮亮,刘志茂才敢真正跟陈平安打交道,做买卖。

打打杀杀,必须得有。

如何打杀,更是学问。

这条泥鳅和顾璨的所作所为,甚至是吕采桑、元袁这些所谓的年轻天之骄子,在刘志茂眼中,那就是小家伙玩过家家,说话的嗓门大一点,摔碎的瓷器瓦罐多一点,就真以为老天爷第一我第二了。但是刘志茂非但不会觉得这样不好,反而这样才是最好的,太痴迷于所谓拳头硬不硬的小傻子越多,连只凭喜怒、动辄杀人的那双稚嫩拳头之上,到底靠了多少岛屿、师门老祖宗的威势,都拎不清楚,值得刘志茂去担心吗?他刘志茂自己屁股底下的那张椅子,只会坐得更稳。

只可惜,来了个更加老江湖的刘老成。

既生刘志茂,何有刘老成?

时不在我,刘志茂只能如此感叹。

自己之所以在眼前这个年轻人晚辈这边,如此低三下气,何尝不是大势所迫?不是那块玉牌,不是大骊铁骑,不是宝瓶洲中部的风云变幻?

不过陈平安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无比清楚这些,并且一言一行,都像是在恪守某种让刘志茂都感到极其古怪的……规矩。

并且当这种一句句话、一件件小事不断聚拢而成的规矩

,逐渐水落石出后,刘志茂就愿意去信服。

刘志茂突然气笑道:“前有刘老祖,后有陈先生,看来我是真不合适待在书简湖了,搬家搬家,树挪死人挪活,陈先生若是真能给我讨要一块太平无事牌,我必有重礼相赠致谢!”

陈平安不以为意,这些话,未必是假话,但是言者如何想,并不重要,关键是听者不能太当真,世事无常,今天人的真心,经不起明天事的敲打。

就连本性醇善的曾掖都会走岔路,误以为他陈平安是个好人,少年就可以安心依附,然后开始无比憧憬以后的美好,护道人,师徒,中五境修士,大道可期,到时候一定要再次登上茅月岛,再见一见师父和那个心肠歹毒的祖师……

可能曾掖这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他这一点点心性变化,竟是让隔壁那位账房先生,在面对刘老成都心如止水的“大修士”,在那一刻,陈平安有过一刹那的心中悚然。

而他原本确实可以走上坡路的人生,差一点就要重新走下坡路。

陈平安甚至可以清楚预测到,如果真是如此,将来幡然醒悟的某一天,曾掖会怨天尤人,而且极其理直气壮。

唯独不知道,曾掖连自己人生已经再无选择的处境中,连自己必须要面对的陈平安这一关隘,都过不去,那么哪怕有了其余机会,换成其余关隘要过,就真能过去了?

靠运气,靠命吗?靠大人物无缘无故的青眼相加吗?

陈平安从不认为自己的为人处世,就一定是最适合曾掖的人生。

可是几乎人人都会有这样困境,叫做“没得选”。

陈平安更不例外。

家乡小镇,杨家铺子的草药,就是陈平安唯一的选择。最后,娘亲还是走了。

炊烟袅袅的泥瓶巷中,就只有一位妇人愿意打开了院门。曾是陈平安苦难人生当中,最好的选择,如今又变成了一个最坏的选择。

一部撼山拳谱,也是草鞋少年当时唯一的选择。

好在直到今天,陈平安都觉得那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人生往往如此,很多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岔路去选对错、分好坏,老天爷就是要按着脑袋让你往前走。

一个人在当下能做的,不过就是怎么行走脚下那条唯一的道路。

只有走过去了,才有岔路可走的机会,才有从羊肠小道和独木桥变成阳关大道的下一个机会。

在看曾掖这条线的时候,看到少年的心性起伏后,陈平安又一次感到无奈,甚至疲惫。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原来真正难处不在改,而是在知。

顾璨是如此,性情在尺子另一个极端上的曾掖,同样会犯错。

唯一的例外,是曾掖如今还很稚弱,修为和心性都是如此,所以才有逐渐完善的机会。

陈平安不会与曾掖讲自己的道理,而是教他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根本认知,只要知道得越多,就像手中撑着一把桐叶伞、油纸伞,对待风风雨雨,可以躲避更多,若是只与少年讲道理,而毫不知晓世道的复杂,无非是给曾掖编织了一个箩筐、背篓,让他背着,然后陈平安是在不断强行往里边塞东西,非但不会让曾掖走得更加顺畅,而是在负重前行,只会越来越吃力。

道理,讲不讲,都要付出代价。

学问,装进了箩筐、背篓,一样未必是好事。

世间文字是有力量的,文字汇聚而成的学问,则是有重量的。

可这就像当年杨老头在陈平安腿上画就的八两真气符,既会让陈平安行走沉重,但是一样可以砥砺武道。

这些,都是陈平安在曾掖这第五条线出现后,才开始琢磨出来的自家学问。

以前不是完全不懂,而是陈平安还不通透。

行走太快,少年来不及。

原来道理最怕半桶水,一走路,还要晃来晃去,提水桶的人,自然无比吃力。

刘志茂突然笑着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言语,“陈先生,莫不是在‘观道’与‘合道’?”

陈平安喝了口酒,像是在开玩笑:“原来真君真是知己。”

刘志茂郑重其事地放下酒碗,抱拳以对,“你我大道不同,曾经更是互为仇寇,可是就凭陈先生能够以下五境修为,行地仙之事,就值得我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