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晋血山河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13章 取舍(2 / 3)

作品:《晋血山河

李睿不解:“为什么?一台这样的收割机顶了十几二十名麦客啊,有了它,小麦很快便能收割完毕,这不是挺好的吗?”

祖逖苦笑:“有大量无业流民盼着替人收割麦子攒一点工钱,改善一下生活,一旦用上这些收割机,他们就没活可干了!”

李睿皱着眉头,扭头看了看那乌泱泱的拿着镰刀看着收割机开进田里,脸上露出绝望之色的麦客们,半晌,他说:“仅此一次。你得在明年小麦收割之前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明年我不会再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了。”

祖逖肃然拱手行礼:“下官明白了!”一声招呼,收割队一脸失望的让牲畜掉头,将收割机拉回仓库,而麦客们则欢呼着走进麦田,挥舞镰刀刷刷刷的开始收割小麦,干劲那叫一个足!

李睿站在田边看着这些麦客光着膀子疯狂挥舞镰刀,心中有些无奈。

收割小麦无疑是一项辛苦的工作,现在是盛夏呢,热得要命,一些裸着上身的麦客转眼间后背就给晒得黑红黑红,那汗水更是跟雨点一样往下掉。如果让畜力收割机上,他们肯定不用这么辛苦,一台畜力收割机一天可以收割数十亩小麦,二三十名麦客使出吃奶的劲,一天也割不了这么多。可是没有办法,用上了畜力收割机,这些麦客就没活可干了。他们在逃到襄城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囊空如洗,全靠官府赈济和乡绅捐赠勉强渡日,如果不能趁着农忙季节打短工挣一些钱,往后的日子会更加艰难的。

想必上下五干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没少遇到这样的难题吧?不光是中国,欧洲的君主也是一样,必须在技术进步和老百姓的口粮中作出取舍。农业社会的工作机会就这么多,用上了先进的技术就意味着很多人要失去收入来源,而这些失去收入来源的人怎么办?去偷?去抢?去造反?

古代有多少可以大量取代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发明因为这个缘故而被束之高阁,估计数都数不过来了吧?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并不是欧洲人智商比亚洲人高多少,而是他们通过海外殖民掠夺了太多的工业原料,光靠人力已经处理不过来了,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了!

再怎么先进的技术也得有旺盛的需求才有价值,这些他费了好大牛鼻子劲才搞出来的畜力收割机就是最好的例子。

算了,明年这个时候这些麦客应该也分到地了,到时候这些畜力收割机就可以派上用场啦!

他默默的在心里安慰自己。

南阳、襄城都投入到紧张的小麦抢收工作中去,数以万计的麦客在田间挥舞镰刀,以惊人的速度收割着小麦。小孩子也放假了,下田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给大人送饭送水,力气大一点的扛着一捆捆小麦走到马路上,将它们装上牛车拉回打麦场,而那些只有五六岁的则拎着篮子在田里寻觅,捡拾着掉落在地的麦穗。当装满一篮的时候这些小孩就会拎着篮子走向麦田的主人,将捡来的小麦交给主人。主人通常都会带着笑容,像征性的从篮子里抓出一小把放进袋子里,然后让这些小孩把剩下的拿回家去煮顿麦粥吃。

今年的小麦丰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人在有余力的时候是不会吝啬自己的善意的。

小麦运回去打麦场后被一排排的铺在灰砂地面上,老农夫挥舞着连枷,很有节奏的打得麦穗,将麦粒打掉。打干净后的秸秆马上就被运走,然后铺上新的麦子……周而复始。

李睿在一边统计着产量。今年的小麦收成确实不错,差一点的亩产达到三斛,比较好的达到五斛,而大多数麦田的小麦收成都在四斛左右。当然,去掉穰并且晒干后还会少一些,但不会低于四斛。在古代,这是绝对的大丰收了。李睿抿着嘴,看着统计出来的数据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