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七十九章 还是高端招式好用(上)(2 / 5)

作品:《大明话事人

毓德宫距离正宫乾清宫不远,就在养心殿旁边。

所以万历皇帝这次召见阁臣去毓德宫,确实是挺稀奇的事情。

虽然息事宁人冷处理这個办法,肯定是最好的应对之道,但皇帝正在气头上,不愿意也没办法。

但大明时期的养心殿并不是皇帝起居寝宫,只是一座功能性建筑。

雒于仁脸色似乎有种不正常的亢奋,慷慨激昂的答道:

真不像电视上你大清的臣子,进乾清门跟去邻居家串门一样。

随后万历皇帝派太监给各衙门传旨,次日在午门外东朝房廷鞫雒于仁。

翰林院代表林泰来无聊的打了个哈欠,对于经过互联网大潮洗礼的人来说,这个回答实在太老套了。

杨天官又走形式的问道:“可有人指使伱?”

雒于仁声音洪亮的说:“是圣人教诲指使我!”

奏疏中关于酒色财气方面的说教,很多地方与《金瓶梅》四篇词文义相似!”

林泰来答道:“我怕有人会牵扯我,所以想去现场盯着。”

内阁干的就是这活,安抚和灭火。申时行上前奏答:“雒于仁卖直沽名,陛下不必上他的当。”

沉吟了片刻后,陈学士答道:“我确实不想去,但你有资格代表翰林院去么?”

听到这个问题,不少明白内情的人不约而同的看向窗户边的翰林院代表。

其他三位阁老齐齐诧异的扫了眼王家屏,你王四这话,与之前内阁商定的口径并不一样啊。

如果宣传到位,包装出色,第二位小海瑞就出现了。

“像雒于仁这样做是不明智的,只会引起皇上的反感,反而会影响公务。”

雒于仁又斩钉截铁的答道:“有!”

这个回答很出乎意料,让东朝房里众官员吃了一惊。

只见都给事中王三余站了出来,一脸严肃的对雒于仁说:

“你这奏疏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劝谏皇上,唯一涉及朝臣之处就是‘勒索大臣’这几个字,请问作何解?”

申首辅正想给万历皇帝上一课,如何正确应对此类舆情。

林泰来在翰林院听说了这个旨意的时候,也是很震惊,万历皇帝到底在想什么?

就算是想直接捶雒于仁,几个锦衣卫官校就能办了,为什么要搞“公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