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独治大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八十六章 存天道灭人欲?(2 / 3)

作品:《独治大明

周经和李东阳默默地相视一眼,虽然对这个结果是预料之中,但看到如此大的悬殊还是暗暗叹了一口气。

刘吉则是感到被扇了一个响亮的耳光般,虽然他贵为堂堂的首辅,但影响力却远比自己所想要低上很多。

只是终究是官场的老油条,倒不可能因为这种一面倒的失利而无地自容。

刘吉很快便调整好心态,脸上没有一丝沮丧:“陛下,今以高票通过全民灭蝗的提案,还请明示!”

虽然在场的重臣是最重要的参与人员,但最终的决定权一直都在上面的帝王手里,需要上面那一位点头才可以实施。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扬,对这个投票结果颇为满意,证明自己这些年的培养的心思没有白费,很多重臣已经慢慢着眼于实干兴邦。

当然,之所以有如此良好的效果,亦得益于自己重塑官员的升迁体系,让官员知道只有做事才能得到重用。

人其实都有惰性,官员自然亦不会例外。

若皇帝进行斋戒,地方官府负责开仓放粮,而他们不仅不需要做事和担责,甚至可以从中得到好处,自然不肯费劲搞全民捕杀蝗虫了。

若是升迁看个人的政绩,要考察官员的管理能力,而官员引以为傲的资历变得一文不值,那么做事的官员自然会多起来。

归根究根,治世先治官,而今朱祐樘废除廷推制度后,正通行一个衡量功债的升迁制度刺激官员的积极性。

天道,终究会败给贪欲。

朱祐樘淡淡地喝了一口茶,显得不动声色地道:“既然全民灭蝗的方案通过,那么诸位爱卿议一议该如何组织全民灭蝗吧!”

“遵旨!”刘吉等重臣得到皇帝的指示,亦是恭恭敬敬地回应道。

御书房,这里已经成为国家大事的决策之地,致使进出的太监都显得蹑手蹑脚的。

“既然是要组织百姓灭蝗,那么便需要组织者,同样需要设置统计奖励的机构。本官以为由知县组织灭蝗,由上一级的府通判负责核实和发放奖励,而知府则进行监督。全民除蝗的要领是所有人都要积极除蝗,不能这个县积极除蝗,邻县却是敷衍了事。基于这一点,治蝗的责任亦要层层分摊,下层官员治蝗不力,则牵涉上级官员连累处罚,形成纵向连带责任制!”吏部尚书李裕率先抛出方案道。

工部尚书贾俊等人听到李裕说得这么周全,特别是责任制深得大家的认同,故而亦是纷纷表示认可。

“除蝗不仅限于人力,鸭子日食蝗虫达上百只。蝗灾通常是连续两三年,今不仅要治时下的蝗灾,亦要预防明年的灾情,所以可以鼓励百姓养鸭!以明年为限,凡是养鸭之家,可计灭杀蝗虫千只进行奖励!”户部尚书李嗣关注治蝗已久,亦是发现自己的方案道。

“本官在湖广之时,亦是遇见蝗灾!蝗虫其实不食豆科和棉花,为了防止明年蝗灾破坏,明年亦可鼓励百姓多种棉花和豆科!”刑部尚书刘忠当即声援道。

三位尚书的轮番发言,一个显得十分成熟且周全的方案竟然已经出炉,当真不能小瞧这个时代精英的智慧。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扬,对这帮古人的智慧早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并没有感到太过于意外。

实践出真理,一些生物习性早已经被底层的百姓弄得明明白白,甚至他们完全可以利用经验除蝗和防蝗。

只是刚刚称颂这三个时代精英的念头一闪而过,却是差点被接下来的话呛到了。

“吾出身贫寒,孩时曾于荒野与人顽耍,捕捉蝗虫用火烤香味四溢,何不鼓励大家捕杀蝗虫食用?”徐琼亦是想要努力表现自己,当即提出自己的想法道。

在这话说出来的时候,虽然有一些重臣以为徐阁老的话在理,但更多人还是当即露出了苦涩的笑容。

蝗虫家族很庞大,共有8000多种。

平时田间看到的蝗虫确实可食,但蝗灾中的蝗虫是群居型的蝗虫种类,不仅自身的破坏力更强,而且体内往往携带毒素。

虽然吃了这种灾蝗不见得会死,但蝗虫的毒素是客观存在,所以有着一定的致病概率,甚至有的人因此而死掉。

如果朝廷发动百姓吃蝗虫确实能够得到蛋白质,但跟草菅人命没有太大的区别,亦是只有徐琼这种对农业一知半解的阁臣才能提出这种不靠谱的方案。

其实百姓不是没有想过将这种蝗虫捕抓火烧和油炸,但在食用后得到的毒素残留在体内,令他们更加敬畏蝗灾,甚至认同这蝗灾确实是上苍向天子示警的说法。

至于堂堂的内阁阁臣抛出这种方案,亦是反映出重臣跟底层的百姓隔得太远了,哪怕出身贫穷的徐琼亦是早已经离开了底层百姓。

“荒谬,灾蝗跟寻常的蝗虫并不相同,食之有性命之忧!”尹直知道灾蝗根本不可食,显得毫不客气地训斥道。

他跟徐琼同为阁臣,按说态度要显得客气一些,但尹直是一个对事不对人的性子。而今听到如此害民的提案,亦是毫不留情地跳出来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