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承包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692章 谏臣老了(2 / 2)

作品:《大唐承包王

当然,也就不奇怪儿子认识李道立家的小子,毕竟儿子这些年一直打理着大唐的产业,与李道立家中多有交集,两人熟识很正常,只是没想到李道立一个经营青楼楚馆的人竟然会生一个一心治学的儿子。

“小弟拜见二哥二嫂。”

这一行礼倒是把李宽夫妻弄的异常尴尬,谁曾想到会见到亲戚,而且还是不知道人家的名字。

发现自己父王和母妃的尴尬,李哲笑道:“父王,母妃,他叫李景秀,是不是很像一个女儿家的名字?”

“什么他,没点规矩,你当城叔叔。”苏媚儿教训道。

对于辈分的问题,李哲很无奈,正打算开口,却见李宽解下腰间的玉珏,递给李景秀笑道:“锦秀,二哥也没个准备,这块玉珏你收着。”

“谢过二哥二嫂。”

“真是一个恭谦守礼的好孩子。”李宽夸赞了一句,望着盖文懿笑道:“夫子收了一个好弟子啊。”

听到李宽这句话,李哲不由得撇了撇嘴角,六七岁就知道带着他逛青楼楚馆的小子,也能说是恭谦守礼的好孩子?

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李哲与李景秀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见李景秀给自己使眼色,李哲给盖文懿行了礼,问候了几句,便急不可耐的问着自己父母能不能去玩。

对于这点,李宽自是欣然答应,说到底儿子的年纪也不大,该玩的时候便应该玩一玩,李宽并不希望儿子太过老成。

午间,与老先生喝了不少酒,老先生醉了之后,怒气冲冲的一个劲的说让徐文远捡了一个大便宜,到最后又说徐文远的弟子让他捡去了一半,又不由得笑了。

被府中晚辈扶着进房休息时,老先生像似酒醒了一般,看着李宽叹道:“朝堂那地方其实不适合你小子,你小子若是能专心治学,开学立说,立地成圣亦非难事。”

老先生这话或许有些大了,但老先生一直都是那么认为的,认为李宽的身份其实是一个拖累,在老先生心里,哪怕李宽将来成为一代明君,终究比不上文名流传千古。

看得出,老先生从来都是一个专心治学的学问人。

李宽躬身答谢,目送着老先生被家中晚辈扶着进了屋子。

事后与盖家后辈聊了很久,大多时候都是在听,偶尔说两句歉意的话,实在是听到盖家后辈说老先生对自己如何如何看重,李宽有些愧疚。

明明与盖文懿交流不算多,但他还是觉得自己似乎辜负了一个治学严谨的老师的期望。

从盖府出来,已经到了傍晚,万年不变的净街鼓却未响起,街头巷子之中游走着行人,官员老爷们下班回府后,似乎希望上了落日,让仆从挑着灯笼在街头散步消食。

一盏茶的时间,李宽便遇见了不少人打招呼。

通常打招呼的人,李宽点点头就算了事,但眼前这个老头儿打招呼,还真不敢点点头便离去,因为眼前的这个人是魏征。

魏征穿着一身粗布麻衣,不时咳嗽两声,早已没了当年那意气风发的样子,他已经很老了。

“楚王殿下,可否陪老夫转一转?”

李宽点点头。

魏征似乎最近两年都在长安城打转,对周围的环境很熟悉,一边走一边叹道:“早些年长安城可没如今这么繁华,也就只有东西两市,现如今各坊都兴起了从商之人,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全赖殿下之功。当年楚王府倡导发展商业时,老夫还曾力荐劝阻,现在看来是老夫错了啊。”

说真的,魏征说的这些,李宽根本不知道,就像发展商业这个问题,李宽一直是顺其自然,从未倡导过,不过魏征这么说,李宽也懒得解释。

李宽不说话,魏征也不介意,自说自话道:“最近些年,老夫时常在想,当年自己是不是做错了,若是当年能预想到现如今的繁华,老夫当年哪怕已死直谏,也不会让陛下将殿下贬谪到闽州,若是有殿下在长安,或许大唐将愈发繁华。

这些年一直谨守着自古传下来的规矩,但到临老时,才发现规矩这东西不是万年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规矩在变化,我们这些老家伙跟不上了······”

魏征说了很多,李宽也听明白了一件事,魏征老了,觉得自己快要**,家里的儿子不成器,希望楚王府能照看一二。

堂堂魏人镜,为了后代,言语中竟然充斥给像一个晚辈乞求的意思,要知道魏征是什么人啊,那是连李世民都敢指着鼻子骂的人啊。

李宽有些感慨,“您老还健壮,您老家中四子亦是人中龙凤,何至于您老担忧,您老为大唐付出了一生心血,大唐不会忘,陛下也不会忘。”

魏征点点头,有李宽这句话他便放心了,作为在乱世中崛起的老人,贞观朝仅剩的几位心腹之一,不用李世民言明,魏征也知道李世民的想法。

而作为当年李建成的心腹,魏征比其他人更了解李世民的果决,别看朝中百官跳得欢,楚王一系偃旗息鼓,但最后那个位置,魏征很确定是李世民留给楚王府的,不管楚王愿不愿意接下,他相信当今陛下是有本事让楚王心甘情愿接下那个位置的。

不过谏臣到底是谏臣,在得到李宽的那句话之后,魏征便带着李宽到了一间名为倚翠阁的地方。

没进门,李宽就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心想文人风流果然不假,就连堂堂魏征也不能免俗,都老的不成样子了,还来这种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