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一十一章 大学第一课(1 / 2)

作品:《数学教授重回日常

星期一,早上七点四十分。

天气晴朗,秋风微凉。

陆悠四人抵达教室。

教室面积不大,属于小教室,最前头是两块并排挂墙的大黑板以及偏向窗台一侧的教室讲台。

剩下的大部分空间被三列呈121比例排列的白色连排桌椅占据,不同列的桌椅之间留有宽敞的过道,可容纳两人并肩走过。

此时,教室内的学生还不多,零零散散十来个,都在做着各自的事情。

陆悠带着三人坐到中间第三排的坐位。

他们是来听课的,不是来摸鱼的,自然不会坐后排,而太靠前排又要直面老师。

所以,第三排就成了陆悠的最优选项。

张志创拉开书包拉链,将一本白色封面名为《inear&nbp;agebra》的书籍摆上桌面,随后又拿出一本别着签字笔的笔记本。

在往外掏东西的同时,张志创还不忘说道“哎呀,大学就是好啊!早上八点才上课,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不像高中牲,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偷一会懒都要被指指点点。”

陆悠笑笑不说话。

他是过来人,他很清楚,大学一旦卷起来,与高中相比,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志创翻开书本和笔记本,白净的页面上,已然写了不少的文字。

到了首都大学数院这个层次,课前不预习的,反而是少数。

尤其他们高等代数实验班用的教材还是全英的,一堆专业术语,不预习就别想跟得上。

接下来的十分钟,陆陆续续有同学进来。

基本是竞赛集训队成员,陆悠勉强有印象,但喊不出名字。为避免尴尬,索性一视同仁,全部假装不认识。

除非主动靠过来打招呼,陆悠才会回以礼貌且客气的微笑。

期间,陆悠仅有的三位熟人,i国家队的另外两名成员还有秦汐月也走了进来。

前者与陆悠四人叙了会旧,便与他们的舍友去了后方,秦汐月则被张志创强行摁在了旁边。

“汐月,怎么就你一个人,你舍友呢?”

秦汐月先朝陆悠三人说了声“早上好”,随后回道“她们怕实验班的考试太难,没敢选。”

张志创心里一喜。

秦汐月舍友不来,岂不是说自己每节高等代数课都能和她坐一起了?

宫庆却是皱起了眉头,他发现秦汐月提供的信息与自己的认知存在出入。

“不是说实验班和大班的区别只在于授课方式,考试内容保持一致的吗?”

秦汐月解释道“今年实验班换回三年前的老师了,听大四的前辈们说,这位老师不按常理出牌,喜欢自己出题。”

秦汐月又指了指桌面上的书籍,道“喏,看教材就知道了。我舍友她们用的是学校出版的,而我们用的,是上世纪60年代it的教材。”

宫庆若有所思,不过并没有太在意。

在他看来,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考试范围不超纲,随便老师怎么出题,他都自信能拿够90%以上的分数。

陆悠和毕杨德的想法也类似。

考试对他们而言,完全不算个事,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手段罢了。

“对了,汐月。”

张志创将笔记本推到秦汐月面前,殷切道“我这几天预习做了不少笔记,你要对照一下吗?”

“嗯,谢谢。”

秦汐月随手翻了几页笔记本,问道“你今晚有没有空?”

“有!很有!非常有!”

“那就一起吃个饭,吃完了找个地方学习。”

“没问题!”

听着两人的对话,毕杨德放在桌子底下的右手缓缓握紧。

天道不公啊!

陆悠敏锐的察觉到毕杨德的异样,右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平心静气,女人没什么大不了,只会影响你解题速度。”

“给我个女朋友,我宁愿解题慢点!”

……

八点五十五分。

一名身穿格子衫,身高一米七出头,体型中等,手上拿着书籍和不锈钢保温杯的男青年走了进来。

教室内原有的一丝窃窃私语声瞬间消失无踪,所有学生全部抬头看向同一个方向。

青年鼻梁上挂着一副黑框眼镜,面相看起来略显年轻。

但那高得吓人的发际线,以及微秃的发顶,又莫名给人一种强烈的安全感。

青年放下手中的物品,环视一圈教室,问道“大家都到齐了吗?”

教室鸦雀无声,没人回应。

青年也不在意,他拿出手机点开qq,又问道“大家都有手机吧?没有的举手我看看。”

台下同学你看我我看你,并没有人举手。

“很好。”

青年点了点头,道“大家把手机拿出来,打开qq,我们先面对面建好班群,加不进来的同学,找周围的拉一把。”

不多时,班群创建完毕。

班群人数以极快速度上涨,直到停在“51”这个数字上。

“看来,第一节课大家都很给我面子,没有人旷课。”

青年将手机放到一旁。

“班群的一些安排,我会课后发在群里,现在我来做个自我介绍。”

青年拿起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大字和一串数字。

“我姓安,叫安恒,这是我的电话号码兼vx号,你们记一下,有数学问题或者人生问题都可以找我。不过仅限于早上八点至晚上十点,其余时间段,已读不回。”

“安老师,您还兼任心理导师的职位吗?”有人好奇道。

安恒回过身,嘴角微微上扬。

“不,我单纯想吃瓜。”

简单一句话,让原本沉闷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也快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