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万历佑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七十一章 爱民的皇帝,优秀的首辅(2 / 2)

作品:《万历佑明

九岭山一带的八万多流民棚户。

最后还直接下旨封山,而此地后来也因此叫官山。

张居正、潘季驯、邓子龙都是能臣,但他们也都是地主阶层,做这样的选择是很正常的。

毕竟他们哪怕支持新政,进行改革,也只是维护大明的统治而已,不是说就真的是为了天下百姓。

所以,张居正才会在历史上选择用盘剥加直接剿灭的方式,解决流民棚户问题。

例如,对于迁徙到两广一带山区开垦梯田的汉、瑶等族百姓,因不肯被官府盘剥而反抗后,张居正也是主张直接剿杀。

张居正对当时提督两广军务的凌震云就下过「大事芟除,见贼即杀,勿复问其向背」的批示,即不问青红皂白,格杀勿论就是。

使得凌震云在张居正指示下,于四个月内,斩杀起事百姓四万多人。

虽然这也算是解决了人地矛盾,只是解决方式很残酷,算是不解决***的问题,则干脆只解决反了的百姓。

总的来说,张居正的立场一直还是站在大地主这边的。

他对反对他的文官的打击,相比于他对流民的打击还是很温柔的

只是这一世,皇帝朱翊钧这个大领导,因为来自后世平民阶层的缘故。

再加上,朱翊钧天生受后世十多年的教育和已经出现民族、国家、民权这些意识的社会环境影响,也就不是表面上提仁义道德而实则只想吃自己国人的那种皇帝,而是真的对自己汉人有些同胞之情,和有来自更先进文明社会的那种对弱者生命权谋生权更尊重的心理,而要求新政在富贵强兵之外还要惠民。

张居正出于忠君,加上他的改革已经得罪了天下大部分权贵官绅,只有皇帝等少部分人才支持他,他也就不得不妥协,且放弃自己本来会选择的手段,而愿意真的从圣人之道,对百姓以仁,用苦一苦当地权贵官绅的法子,来解决流民棚户增多的问题。

朱翊钧这时则不得不承认,张居正是一个合格且优秀的官僚。

一旦他选择了服从自己这个皇帝的决意,就会替自己这个皇帝认真执行起来,且提前为自己这个皇帝想好相应的制度,而确保自己这个皇帝的意志得到完美体现,也就因此早就备好了细则。

….

「朕回去后再仔细看看,先生现在且大略说说。」

朱翊钧因而也笑着说了一句。

张居正拱手称是,便道:「启奏陛下,按理,无地之民皆为氓隶也,不必虑其生死,若其乱而生事,只能行割肉补疮之事!」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换源,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但眼下既欲惠民,而行未雨绸缪之事,就当先设一官衙,专司筹划兴国富民之事。」

「该官衙通过对天下利弊的把控和对地方抚按所奏之改革进行议决,进而再向陛下题请拨帑银以兴国富民。」

「且这里面需钦派大员监理督办工程与经营进度,还得在拨款上进行督查,而不能直接将帑银发下去,指望一二权贵官员,能在拿到帑银后做出一二件事来,没准还会靡费帑银,即便发银,也得一笔一笔的发,而不能一次性发足!」

「另外,当建立保证制度,让向陛下和朝廷请拨帑银以增财利者,需先上缴一部分资财为保证才可得陛下和朝廷所拨之帑银,以免其靡费帑银而未能成事,朝廷真的要鸡飞蛋打,钱花了不说还一无所获,乃至因为做工之百姓拿不到工钱而产生民变,那样即便是将这人抄家灭族,只怕也难以解决靡费帑银造成的问题。」

「留点保证之金,逼其不敢不认真不说,还能

扫尾善后,避免其未能成事后,而使又失业之游民连工钱都拿不到进而成为乱民。」

「还是先生虑的全面。」

朱翊钧笑着说了一句,且点首道:「朕的钱,朝廷的钱,的确也不能白花,一切都得行之有章。」

枫渡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