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三教法门 无极之境(二合一)(2 / 5)

作品:《我在诸天加点修行

他们怨气不散,依附在了花果山的猴子身上。

连同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一同组成了“花果山十三太保”,纠集一大群妖魔,竟然杀上天庭,从南天门一直砍到蓬来东路,将满天神佛杀了个血流成河。

最后,还是如来佛祖出手,用大日如来真经将“老大”孙悟空给镇压了,才平息下来。

而神仙,则跟妖魔完全相反:妖魔是人类的负面情绪所化,而神仙,就是人的本心所化。

道家修行讲究“太上忘情”,就是通过心灵的修行,把人世间的怨恨、欲念全部斩掉,从而达到“心灵空无”的最高境界。

源自太上道祖。

但是,太上传世人“忘情法”的同时,也传授了一部“道德经”。

两者结合,才是正途。

可后世神仙没有那样做,只是粗暴的斩掉一切情感,从而导致长生了,也会变成一群“石头”。

成仙便是终点,再无后路。

这便是大唐皇室所记载的,道家修行历史。

其中也有很多法门,包括《道德经》,倒是十分全面。

只可惜,就算是天残脚,也不曾翻读。

迷信力量,反倒入了歧途。

至于佛门,其实也源自太上——老子化胡为佛,在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大胖合适就是经过太上本人的点化,才修成“大乘佛法”,成为了后来的“三界第一高手”。

至于太上,化身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就再也没了踪影。

大乘佛法,其实延续着道家的“忘情”理念,但多了一个“觉悟”的环节。

明悟本心。

剔除负面情绪,保留最原本的善善性,心灵超脱。

但因此,也善恶失衡。

导致“传教”的执念,纵然成佛都无法消除。

究竟哪个好,哪个差,不好说。

不过,最让李行惊愕的,是皇室中收藏的修行典籍,竟然以儒家最多——是的,没错,儒家,读书人在这个世界,也是一种修行者。

以读书明智,用礼乐修身,从而达到“圣人”之境。

历史上的孔圣、孟子等人,活着的时候实力都不下于仙神。

当然,此圣非彼圣。

只能说是“仙佛神圣”中的“圣”,而非洪荒圣人。

但就算如此,也给了李行很多启发:他发现,无论是道门的“太上忘情”,还是佛门的“觉悟”,都并非修心的正确道路。

主动去扭曲人心,虽然可以增强心灵之力,可缺陷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