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3)

作品:《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到时候我去四九城,你别不认我就行。”纪厂长开玩笑说着,刘向东摇头,

“厂长,感谢您。”

“别说了,只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苦衷。”两人握着手,随后告别。车子里。

刘向东跟金厂长坐在一起,随后询问,

“向东同志,你们什么时候跟机械厂有的联系?”

“这个...”

“不方便说吗?”

“这个倒不是。”刘向东在心里组织下语言,随后将自己知道的说了一遍。

等车子来到家里,看着门口等待的妻子跟孩子,那副高兴欢快的模样,刘向东感觉身体里的病都去了不少。

火车站,南下的列车已经启动,金厂长带人站在月台,心绪无法平静。

想到刘向东说的,想到杨小涛电话中对人才的看重,又想到红星机械厂所做的每一件东西,走的每一步,脑海中有根绳子将这一切串联起来,然后这绳子开始分叉,再串联,逐渐形成了一张网。

“未雨绸缪,未雨绸缪啊。”金厂长突然抬头笑起来,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机械厂每一步都能走在前面。

并不是人家突兀的变出来的,而是在这道路选择上,早就开始默默打着基础。

所以出现的时候,才会让人耳目一新。就像现在的这些研究,虽然现在没有成果,但等到成果出现的一刻,就是震惊世人的一刻。

也是他们机械厂收获的一刻。

“不愧是红星机械厂,事事都走到了前头啊。”转身上车,金厂长心中多了一份坚定。

红星机械厂可以花时间耗费人力物力打基础,他们汽车厂为啥就不能?

不就是升级嘛,他就不信,这广袤的黑土地上,就找不出个能人?......四九城。

杨小涛在接到金厂长通知后,这才放下心来。让娄晓娥去人事那边做好档案交接,杨小涛便开车离开四九城,前往杨家庄。

回到村子,杨小涛就去查看大棚的进度。现如今,在村里忙活的可不只是杨家庄的人。

除了高家庄跟白马村的人被召集过来,周围相邻的村子也来了不少人。

这些人来帮忙,杨大壮自然是求之不得。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尽快完成大棚的建设工作,至于管顿饱饭,他们这庄园还能垫的上。

不要小看这一顿饭的诱惑,也就是庄园不交公余粮,村里才有些富余粮食,要是搁其他村里,这大冷的天,大部分人家都只有两顿饭,还是一顿稀的一顿干的。

杨家庄这里干活管吃的,可是让周围不少老少爷们趋之若鹜。更何况,农科院那里批下来的条子直接去镇上的粮站找丁胖子,粮食供应就没断过。

加上庄园里样的猪和鸡鸭,让这顿饭里面是油水十足啊,甚至还能吃到肉呢。

这样的好事,哪找去?于是,这事越传越远,不少人都是自己扛着工具来的。

刚到,杨小涛就看到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放眼望去,那忙碌的身影,差点就把河流给挡住。

原本就不宽的小河,在挖掘机的摧残下,更显得苗条了。原本小河两岸坑洼的土地,也被挖掘机填埋,再由铲车推平,每辆车后面都跟着不少人,互相说笑着,忙碌着,就连吹过的寒风都有了温度。

挖掘机跟铲车搭配着,一个挖,一个推,很快就将一块块土地平整,跟在后面的人再上前利用手头工具平整一番,随后便有人开始烧水和泥,开始垒墙。

等墙壁垒好了,便开始支架子,覆盖薄膜,还有将草帘子铺上。整个流程在各个小队长的带领下进行的如火如荼。

不仅如此,那些男人负责盖大棚,老人负责编织草帘子,老妇人管着烧火做饭,全村的半大小子负责送饭送水。

至于妇女则是跟着侯丽晶等人,进入大棚里面忙活。她们本就是庄稼好手,经过一番培训后,立马就蹲在地上用小铲子挖出土坑,然后埋下种子。

身后,一人拿着水挨个浇着。既然土壤温度什么的都已经找到了最佳,杨小涛也不想多等了,直接开始大规模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