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那也是城里人(2 / 3)

作品:《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贾张氏追在后面,很快跑到了前院。

杨小涛看着跑远的俩人转身回屋洗漱。

没一会儿,前院就传来两个女人的吵声,经久不绝。

中午时候,杨小涛拿着钓鱼竿去钓鱼,路过前院的时候,看到三大妈脸上有一道抓痕,不过看样子很是得意,应该是没吃亏。

这就是四合院的人,昨天还能在一起喝酒说笑,过一天就大打出手,撕破面皮,说不得过两天又和好了。

来到西海钓鱼的地方,找个地撑起钓鱼竿,拿出从图书馆里借来的书,一边看着一边钓鱼。

秋风吹动波纹,鱼漂不断点头,打破平静的水面。

时间就像水中的鱼漂,一点一点的流逝,转眼间就是中午,杨小涛也钓了四五条鱼,足够这几天吃的了,便拎着鱼篓回家。

来到四合院,从贾家门口走过,自然是收获一顿羡慕的“叫骂”,杨小涛见怪不怪,还特意抖了下鱼篓,露出几条大鱼惹得贾张氏捂着胸口,差点翻了白眼。

回到家里,杨小涛开火做饭,过着一个人单调而舒适的生活。

两天后。

棒梗满月当天,四合院再次热闹起来。

外甥过满月,加上女儿嫁到了城里,农村出身的秦家众人,早早出门赶在中午饭前来到了四合院。

这次,除了秦淮茹的父亲母亲,还有哥哥和嫂子,一家四口来齐全了。

这么多人来吃饭,份子钱没有就一些土特产,以贾家人的势利眼,自然没什么好脸色。

贾东旭冷着脸,酒也不喝,岳父岳母也不叫。

贾张氏里里外外说着风凉话,招待的都是剩下的饭菜,秦家人吃的也难受。

下午刚吃完饭,秦母就和女儿说了几句,便领着人回村去了。

秦淮茹面带微笑送家人出了四合院,站在寒风里,看着养大自己的父母渐渐走远,看着老父亲一声不吭的模样,心里犹如巨石焖压似的喘不过气来。

母亲的话犹在耳边,“保证身体,你也是当娘了,以后可要为孩子着想啊。”

想到母亲斑白的头发,想到父亲的额头布满皱纹,哥哥嫂子的目光,秦淮茹心如刀绞。

直到看不到人影,低头,啜泣声响起,泪水滑下,被风吹干。

嫁到城里是她一辈子的梦想,可现在梦想成真了,还有了孩子,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尊重。

在这个家里,她就是最卑微的存在。

抬手用衣服在脸上抹了一把,将脸拾到干净,迎着北风,任凭风吹在脸上,大步走向四合院。

自信留在脸上。

即便是卑微的存在,那也是城里人。

……

时光流淌,斗转星移。

转眼间已经来到了月底,天气越来越冷,四九城就这样,天冷的早,冬天还长。

早上起床,院子里的水缸已经结了一层冰,杨小涛拿着水瓢舀水灌进水壶里,就赶紧回屋,准备烧火做饭。

上个周的兑换栏更新,杨小涛一口气兑换了两套保暖秋衣秋裤,这东西他也想给陈大爷老两口弄一身,但又怕解释不清楚来历,只好作罢。

除此之外,还有一床双人床的电热毯。

这东西在这年代国内还没有厂子生产,一是没有技术,二是没有市场。

现在就是通电也成问题,家里用不起电要电热毯有什么用?

但杨小涛没考虑这么多,反正现在家里就他一个人,实在不行就用被子盖住,院里的人也没见过,见了也不知道是什么。

于是,拉电就成了杨小涛当下要解决的问题。

通了电,以后看书就不用点灯了,而且再兑换出来的电器,也有了用武之地。

至于花费,杨小涛看着这段时间自己的小金库已经突破了七百。

这其中四合院里的禽兽可是“贡献”了不少,加上工资花的也不多,这点钱足够扯电线了。

所以这段时间,杨小涛有空就去王主任家走动,主要是人家那口子就是电工,管着这一片的供电事宜。

吃完饭,杨小涛套上外衣,就开门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