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长安好 / 章节正文阅读

442 去问段真宜吧(2 / 3)

作品:《长安好

魏叔易下意识地看向她。

听到车外长吉走远了些守着,常岁宁含笑道:“我自先熏一熏,驱一驱身上鬼气,也好叫魏侍郎安心一些。”

魏叔易身形微僵,笑意勉强。

很贴心的举动,也很自觉,却又颇给人以“无法无天”之感。

“鬼”自点香……同当着他的面,踩烂他的香炉有何区别?

而且,竟是直截了当地与他摊明身份了……

她态度随意,简单明了,好似在聊闲天,却又满是不想多说废话绕弯子的利落简洁。

这一刻终于还是到来。

但或是心中已有出路,又或是分别在即,也许是面前之人全无半点所谓鬼气,魏叔易竟也当真没有很畏惧了。

他看着常岁宁,二人对视片刻,魏叔易口中溢出一丝轻叹:“世间竟果真有此等玄妙之事。”

见他反应,常岁宁点头:“看来你的确都知道了,想来也没什么需要问的了罢?”

段真宜便知晓一切,他应当只是需要听她亲口印证一句。

魏叔易无声轻笑:“是,大致都知晓了。”

“既如此,那你帮我将这只匣子带给段真宜吧。”

常岁宁也不称伯母了,说话间,手指落在那只匣子上,示意魏叔易。

听得这声极度随意而又透着亲近的“段真宜”,魏叔易心情复杂间,视线看去,不由问:“不知匣内何物?”

“都是些珠宝首饰之类。”常岁宁道:“是东罗和耽罗献与我的,我很少用得上,她向来喜欢外面这些新鲜的样式,便带回京中让她戴着玩吧。”

毕竟是大过年的出来出动,她此行带来了许多东罗赠献之物,有些给了阿兄和崔璟,这些女儿家之物,刚好留给段真宜。

“……”魏叔易陡然陷入沉默。

对方如此口吻,如何算不得是一种“宠溺”呢?

他甚至已能想象得到了——年少的储君,天之骄子,外出征战凯旋,回京时总会带回许多新奇之物……而同样年少的段氏嫡女,定会露出莞尔笑意,满眼惊喜地接过。

这样的人,如何能不叫他年少的母亲为之心动……

相较之下,他倒也可以理解母亲待父亲的嫌弃之情了……毕竟珠玉在前,而父亲,大约只算得上他们郑国公府中养着的那一堆奇花异草中,不小心生出来的一株杂草。

果然,人在年少时,不能遇到太过惊艳的人。

而这惊艳了他母亲年少时光的人,辗转换了一副皮囊之后,竟又实实在在地惊艳到了他……

魏叔易不敢再如此“周旋”下去,闭了闭眼睛,平复思绪。

常岁宁只当他又犯了那怕鬼的祖传病症,便道:“既无要事,那我便不耽搁魏侍郎赶路了。”

“等等……”

魏侍郎忽然睁眼,将她留住。

“实则……”他开口道:“我仍有一事不明,想请常刺史为我解惑。”

常岁宁点头,示意他问。

“两年前,在和州初遇时……常刺史应是初才还世。”魏叔易终于还是问道:“那为何,常刺史彼时所用,会是崇月长公主的笔迹?”

常岁宁竟一下被他问得愣住了——她初才醒来,只觉一团混沌,不知今夕何夕,未经太多思考,用了自己的笔迹不是很正常吗?

常岁宁反应了一瞬后,很快意识到了魏叔易这句话中的问题所在——

他说到“崇月长公主”时,用的乃是第三人的称呼……

见常岁宁一时未语,魏叔易只能道:“若常刺史觉得不便回答,不答也无妨。”

他本无立场探究先太子与崇月长公主之间的秘事,且此类事牵扯皇室,他的母亲甚至为此立誓不会泄露……由他问出来,本就很不合适。

更何况,他的动机,甚至只是好奇心与探究欲使然,并无要紧用途。

所以,他本不该问的……可他还是问了。

他当真太好奇了,且百思不得其解,昨夜梦中都与此事有关。

又待片刻,他只听面前之人问道:“……段真宜不曾告诉你吗?”

魏叔易笑意略显苦涩:“母亲说她曾立誓,要为故人保守秘密。”

常岁宁:“她的话,想来并不难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