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82章 宫里宫外(八)嫡与庶,大不同(3 / 4)

作品:《大明元辅

“官封侯”这一点,却没说高务实的嫡长子将来继承侯爵之后或者之前是不是也要先考中进士才能做官。

这件事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根本没有先例可循。比方说开国时期,李善长是官封侯,按理说找李善长的嫡长子作为例子就可以参考,然而问题在于李善长的嫡长子李琪尚了公主,他是驸马都尉。

这明显就没法类比了,因为大明后来压根不允许勋贵子弟尚公主。这件事另一个不确定性在于,

“南宁候”将来有可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爵位,因为前些年朱翊钧就提出过一个说法,大概意思就是将来可能会设置一个

“定南都护府”。彼时,朱翊钧的说法是这样的:“于暹罗国定南城设定南都护府,定制正一品衙门,其所司为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翼卫中国。太子太师高务实遥领正一品定南都护;一品夫人黄止汀卸任安南都统使司副都统使,升任从一品定南副都护,权知都护事。定南都护府衙门属官品级以正副都护等而下之,各官品衔、任职等事由都护府一年内拟定,报朕核准。定南都护府管辖安南、暹罗、勃固、缅甸、南掌、柬埔寨等

“云、桂之南各边地”。都护府辖区准许设定通商关市,准许开设官、私各港,一应陆海关税由户部及都护府一年内协商拟定,报朕核准。

定南都护府兵制以其

“非同中原”之故,准许都护府自定,然其兵种、员额、器械等事需报兵部知晓,定制三年一报,

“朕与兵部不予遥制”。都护府所属军伍,军饷军械等需皆由都护府自行筹措。

各军须遵从朝廷征调,朝廷若有征调,以南兵调用之制,计其粮饷、功赏、抚恤之给,而余者不论矣”当时这道圣旨是已经下达到高务实手中了的,但这道圣旨本身却有问题:它虽然是圣旨中级别非常高的

“诰”,但却是一道

“中旨”。

“中旨”的意思就是虽由皇帝下达,落款处有皇帝之宝,但没有经过内阁附署。

所谓

“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同样的道理,在此时的大明朝,没有内阁的附署,又何以称之为

“诰”?因此,高务实当时以这道圣旨没有法律效力为由,当场拒绝接旨。

不过这件事本身其实是皇帝当时设的一个局,目的是在朝廷、太后等都认为高务实在南疆的实力过大、在朝廷中立下的功劳又太高,于是需要对高务实的将来有一个安排的情况下,模棱两可的给出一个说法,由此才设下的局。

换句话说,当时皇帝大致上就是表示:将来会把

“云、桂以南”都划给由高务实掌握的所谓

“定南都护府”,以此作为对高务实的酬功。那么黄止汀就必须考虑,假如皇帝这番话将来会成为现实,则理论上这个定南都护应该是由

“南宁候”来世袭。那么既然如此,高渊还考科举干嘛呢?按照大明的袭爵规矩,高渊只要度过

“考察期”就行了。而所谓的考察其实又很简单,就是在那几年里没有搞出什么乱子即可。

何况这里还要考虑到一点,所谓

“定南都护府”,其设立可并不只是因为给高务实酬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整个南疆实际上就掌握在他手里,这是实力问题。

那么,即便将来高务实去世,这实力自然而然地也会由高渊继承,当今皇帝或者下一任皇帝也只能让高渊袭爵,同时继承定南都护一职。

如此,高渊依然没必要参加科举。总而言之,黄止汀既因为世俗的眼光希望高渊参加科举,又觉得不考好像也没事,于是陷入了某种纠结。

同时考虑到高务实自己的态度也不明确,因此最终黄止汀就干脆没有任何表示,只是非常程序化地帮警备军军令部把请愿书转呈了京华总部。

按理说,高务实不管持什么观点,都应该对此做出回应,然而好巧不巧的是,当时这封请愿书送到京师的时候,高务实已经出发去朝鲜平倭去了。

当然,请愿书很快送到了泗川,高务实也只是迟了大概半个月就拿到了手里。

结果他最终否决了这项请愿亦或者应该说,他是推迟了。高务实的回答是,高渊此时学业未成,且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