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法海穿越唐三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三十九章 三藏,你与吾有缘;三界唯心,万法唯识。(2 / 3)

作品:《法海穿越唐三藏

只是在今天这样的一个场合,论及小乘教法,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

但法海显然不在乎这个。

“阿弥陀佛。”

对于接引佛祖的提议,法海欣然接受,并且跃跃欲试,“不敢请耳,固所愿也,小僧先谢过佛祖成全。”

如果是以往的法海对于小乘佛法的感悟并不算深厚,但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他的小乘佛法继承于三藏,再与自己对佛法的感悟相结合,自然是更上一层楼。

大乘、小乘皆是佛法,或许经文感悟有难易之分,但其本身不该有上下之别。

“请。”

接引佛祖一伸手,示意三藏先说。

而后,便听三藏开口说道:“世间只一佛也,是故,佛非佛,佛祖非佛陀。”

此言一出,大雄宝殿之中的佛众与菩萨,齐齐变了脸色。

但很快,众僧便也就平息了下来,毕竟这本来就是一个小乘与大乘最根本的区分方式。不仅仅是佛只有一位,在小乘教法之中,连菩萨果位都没有,最高便是证得阿罗汉与辟支佛。

毕竟小乘佛教专修解脱道,此乃厌离人天的生死道,修行证果后,不愿回来再度众生,只求自了生死,永入涅槃.

而大乘修菩萨道,一般来说是自度、度人并重,但实践中根据个人秉性不同,自然也会有不同的偏重。

但,这是讲给那些凡人听的啊!

不然灵山在出现大乘佛法之前,那些佛众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对此,法海给出了解释:“佛非佛、佛祖非佛陀。”

其中的禅机,其实也十分浅显,并没有太多高深的涵义,最起码在场的众僧都还是听明白了。

“妙哉。”接引佛祖听了三藏之言,抚掌而笑:“吾等不过空有佛之号,并无佛之实。”

坐在金莲之上的如来佛祖,与观音菩萨对视一眼,似乎在说:“这三藏之所以不愿意成佛,难道是因为修行小乘教法的关系?”

菩萨微微摇头,“若是如此,三藏早入寂灭了,哪里还有取经之事?”

“修小乘,可斩断尽自身之于三界烦恼,超脱生死轮迥。”接引佛祖向三藏问道:“你既是大唐高僧,佛学深厚.为何迟迟不证道?”

法海也没什么可犹豫的,“贫僧不求解脱,不了生死,更不能灭尽身智修小乘而出世者,证道失而人性,贫僧不愿也。”

简单来说,法海之言的核心意思就是:道理我都懂,我就是不愿意。

不等接引佛祖说话,法海却向接引佛祖反问了一句:“而何为解脱?”

接引佛祖双手合十:“离苦得乐,脱离世间苦海,彻底的解缚轮回之苦,证悟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之本心。三藏以为如何?”

“灭虚幻之相,绝名色与识之轮转,断前后世之因果,终业与报之纠缠,超脱于轮回之外.此或可谓之解脱。”法海说到这里,稍顿了顿,才接着说道:“小乘以四果为终极圆满之果地,断见思惑,出三界,得成阿罗汉果.正是如此。”

若说大殿之外,或许会有不少僧人可能对小乘教法并不是太熟悉,但在这大雄宝殿之中,即便是众僧没有去刻意修行过小乘教法,但一些小乘教法的内容,他们还是知道的。

小乘的四种修行证果,其实也就是小乘声闻乘在修行过程中的四种阶段: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与阿罗汉果。

其中阿罗汉果,便是谓已断三界见思烦恼,究极圣者位,乃小乘中最高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