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人力物力(2 / 4)

作品:《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成本只有人工费,修路的工人大部分都是胡人的俘虏,只需要管饭就行。而且我们不仅自己使用,还卖往齐魏等国家,赚的利润已经能够填补大部分的成本了,剩下的靠收过路费,不仅不会亏钱,还有的赚,而且时间越长,赚的越多。”赵括解释道。

说实话,多亏了这年头人工不值钱,如果值钱,赵国靠水泥来修路绝对是要亏钱的。

这玩意材料成本是低,但架不住赵国烧制出来的水泥八成是不合格啊,剩下两成合格的也是劣质水泥,和后世的水泥完全没法比。

不过这些劣质水泥放在现在已经是神器了,毕竟这年头马车的载重正常也就一两吨,不可能将路压坏。

所以当赵括得知能烧制之后,立刻下令扩大产量,不要说两成合格,哪怕只有一成也给我量产。

说实话,就赵国以前那破高炉,能够烧制水泥赵括已经很惊讶了,失败率高是必然的,只要有成功的就行,熟练度高了之后,我不信一直这样。

如果工人的工资贵个几倍,赵括绝对不敢量产,肯定是藏起来继续改良,啥时候成本降下来了啥时候量产。

不过等到后来炼铁高炉成功改良出来之后,水泥的烧制技术也得以大幅度提升。烧制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合格的,让水泥的产量暴增数倍。

这时候,水泥的成本才真正压下来。

同时,销往其他国家的水泥利润也随之暴增,不仅支撑所有工人的工钱,还有一定的富余,用来购买粮食养活修路的俘虏,减少赵国的压力。

不过现在粮食不太好买了,韩魏楚秦四国都开始严格控制粮食流出,燕国本就是苦寒之地,粮食能养活自己就很不容易了,唯一不控制粮食流出的就只剩下齐国。

当然,不是齐国主动卖粮,只是齐国朝堂对下面的控制力度很低,只要花钱总能买到,这两年赵牧不少时间都待在齐国为赵国买粮。

不过赵括心里清楚,水泥赚不了几年钱了,等到韩魏齐等国把国内主要城市连接起来之后,就不会再继续铺设官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