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往事 / 章节正文阅读

(2 / 5)

作品:《五代十国往事

然而辽军在后撤途中意外捕获了宋军的信使,探知了一个消息:张齐贤向潘美求援,潘美同意派军支援。

然而还是同样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潘美率领援军刚刚走出40里,就收到赵光义的紧急命令,大意是王师在河北战场遭遇

“君子馆之败”,命潘美收兵,不许出战。信使将这一消息告知张齐贤,代州只能靠自己了。

诸将神色凝重,然而张齐贤却笑道:“敌人只知潘美要来,却不知潘美不来。正好使用疑兵之计退敌。”为防止走漏风声,张齐贤将信使暂时安置在密室中,然后挑选了二百敢死队,趁夜出城。

二百勇士人衔枚、马裹蹄,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迂回到州城西南三十里处的密林中,密植旗帜,点燃柴薪。

辽军望见林中有焰火,隐约中又见旗帜飘扬,大骇,以为潘美援军赶到,于是紧急后撤。

而张齐贤早已为之准备了两千伏兵。伏兵四起,辽军随即溃败,宋军俘斩无数,缴获了大量战利品。

辽军之所以能在河北纵横驰骋、打砸抢烧,离不开宋军的羸弱。宋人自己总结说当时

“沿边疮痍之卒不满万”,正规军得不到有效补充,于是不得不招募老百姓、充人数,而这些临时招募的民兵根本没有接受过系统性军事训练,更没有任何实战经验,所以辽军才能长驱直入。

“沿边疮痍之卒”为何不满万呢?这一切当然还是要归咎于半年前的

“雍熙北伐”。看到河北方面飞来的一封封奏报,赵光义怒了,于是准备大举北伐,派人在河南、河北诸州大举征召百姓入伍,其中河南四十余郡的政策是每八丁出一兵。

京东转运使李维清惊呼这是亡国之举,连上三疏极谏;宰相李昉等也相继入劝,说内地的百姓不同于边境之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