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往事 / 章节正文阅读

(2 / 2)

作品:《五代十国往事

柴荣接连攻城拔寨,辽军则在萧思温的领导下坚持

“不抵抗”政策。幽州士气低落、军心动摇,将士们纷纷投降,百姓们则逃往山林,幽州濒临崩溃。

主战派将领怒不可遏,上疏弹劾萧思温,指责他丢城失地,要为丢失三关负全部责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昏庸”的穆宗说了那句名言,三关本来就是汉人的土地,汉人拿走就拿走吧,不能算咱们的损失。

破案了,穆宗其实是在尽最后的努力来维护萧思温。而幽州城里被吓尿的萧思温也不断上表,恳请穆宗御驾亲征。

柴荣忽然重病,仓促退兵。萧思温这才敢率领精锐部队象征性地追了一下,还没进入交战区,就谎称没有发现敌军主力,然后急忙退回幽州城。

当听说柴荣驾崩后,

“燕民始安”。萧思温能力低下,身居高位,尸位素餐,不仅

“无所匡辅”,还犯下严重过失,成为朝堂之上的众矢之的。穆宗遇刺当天,陪穆宗喝酒的就是萧思温,史籍上留下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思温……等进酒上寿。帝醉还宫。”也就是说,萧思温等人把穆宗灌醉,随后穆宗就被弑杀,而萧思温又是第一个向景宗通风报信,并将他带到案发现场柩前即位的,景宗即位后便对萧思温大加封赏。

细思极恐。我们还可以继续放飞思想,斗胆乱猜:醉酒中的穆宗为何会在半夜突然返回行宫?

或者换个问法,有什么事是他必须亲自紧急处理的?如果是

“某些人”意图谋反,一切疑问将迎刃而解。至此,我们可以将整个

“穆宗遇弑”或者说

“景宗发迹”串联起来:景宗久有谋反之意,其核心成员是韩匡嗣、高勋、女里等,随着

“景宗党”势力的壮大,被穆宗视为心腹的萧思温也开始偏向新兴的

“景宗党”,为自己找下家。那一日,萧思温等人将穆宗灌醉,随后密谋下一步的

“大事”,而穆宗也终于通过某种渠道获悉了他们的阴谋,于是连夜返回行宫。

完了,堵家里了,隔壁老王慌了,情急之下只能将穆宗提前送走,随后嫁祸给几名厨子、服务员……上述观点纯是我个人揣测,后文也会补充一些细节作为间接证据。

作为

“穆宗党”的骨干,萧思温不仅躲过了

“景宗党”对

“穆宗党”的清算,身份地位不降反升,荣升国丈,荣耀达到巅峰,朝中对他的不满情绪也随之达到顶点。

于是在一年后,当萧思温陪景宗外出打猎的时候,遇刺身亡。当时的官方通报是死于意外事故,

“为盗所害”。据说景宗非常愤怒,下令彻查。几个月后,案件告破,确认是一起谋杀,主谋是国舅萧海只、萧海里兄弟,还有萧思温的弟弟萧神睹。

海只、海里伏诛,神睹先被流放,一年后亦被诛杀。但是,

“萧思温遇刺案”远没有这么简单,日后这件案子将被重提。这是

“景宗党”进行权利重新分配的重要一步,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案件的真相永远不可能被揭开,还是那句话,没有破不了的案子,只有不能破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