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699章 五千料铁甲舰(2 / 2)

作品:《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便是有轧板机,造价估计也不低。

    五千料木壳船体早在北伐前其实就已经造出来。

    第一艘蒸汽动力舰为了保险起见,用的是一艘快报废的两千料旧船。

    但是现在看来,蒸汽动力的试验很成功,以至于郑芝龙和格物科一步到位直接给新造的五千料大军舰装上了蒸汽机以及铁甲。

    崇祯关注的第二样就是6寸舰炮。諎

    6寸也就是192毫米,这口径绝对算得上巨炮。

    192毫米直径的实心铁弹差不多50斤重,火药都得装12斤。

    而且格物科新研发的这款6寸舰款有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革新,那就是在炮尾增加了一个楔式炮闩,前装填炮变成了后装填炮。

    在不远的将来,4寸野战炮、寸山地炮都将变成后装填炮。

    崇祯思忖之间,那艘五千料巨舰已经停泊在浦口码头的泊位,随即舷梯放下,郑芝龙带着十几个海军将领快步走了下来。

    郑芝龙满脸红光,看着十分兴奋。

    「圣上,这艘铁甲巨舰够威风否?」諎

    「威风,简直威风炸了,闽国公,你辛苦了。」

    「臣倒是没什么,格物科的方先生和宋先生才是真辛苦。」

    说起方以智和宋应星时,郑芝龙的脸上便不自觉的流露出崇敬之色。

    搁以前,郑芝龙虽也尊重读书人,可也仅只是尊重而已,但是现在,对方以智、宋应星这等有真本事的读书人已经上升到了崇敬的高度。

    原因也是很简单,郑芝龙亲眼看到了方以智、宋应星带给海军的颠覆式的巨变。

    蒸汽机提供动力,帮助军舰摆脱风力的束缚,将大炮口径提升到6寸并且由前装填改造成为后装填,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这都是格物科带给海军的巨大变化。諎

    崇祯问道:「方以智和宋应星来了吗?」

    「两位先生说了,事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

    郑芝龙笑着说道:「圣上若要见他们,就请去格物科。」

    听到这话,崇祯非但不生气,反而感到高兴,这才是真做事的作风。

    要是随便哪个领导跑来视察,就屁颠屁颠的跑去迎接,然后全程陪同参观讲解,那还怎么静下心做事?净顾着当导游了。

    崇祯当即在郑芝龙的陪同下登上五千料巨舰。

    郑芝龙先指着厚厚

    的装甲说:「圣上,此舰的铁甲厚度达到了寸,在铁甲之后还有一层7寸厚的桑木板,只是铁甲就有四五百吨重!」諎

    「这么重?」崇祯问道,「能扛住4寸野战炮直射吗?」

    「那就得看装填的弹药。」郑芝龙道,「臣等尝试过了,装填黑火药的话哪怕是很近距离直射也打不穿,顶多就是打出一个大凹坑,因为铁甲后面的桑木板有弹性,可以很大程度吸收炮弹撞击力,所以能扛住。」

    崇祯问道:「如果使用硝化纤维火药呢?」

    「那就真扛不住。」郑芝龙无奈的说道,「五百步外就能一炮打穿装甲。」

    崇祯心说,这个世界除了大明也不可能有哪个国家拥有硝化纤维火药,能扛住4寸口径黑火药炮弹就足够用。

    「造这艘铁甲舰没少花钱吧?」

    「钱确实没少花,光铁甲舰本身就花掉将近200万,还有舰上装备的16门6寸炮再加上48门4寸炮,又花去80多万。」諎

    「80多万?」崇祯闻言一愣,「这么贵?」

    64门大炮,80多万,岂不是平均每门炮要1万多?

    记得刚开始造炮时,4寸炮的造价不过500两银子,这涨价也太凶了。

    郑芝龙道:「这不是把前装填改成后装填了么,加装了那什么炮栓子?而且在三层甲板上加装了导轨,还有那复什么装置,所以价钱就上去了。」

    这就对了,是科研经费摊进这艘铁甲舰还有舰炮的造价里了。

    「那个不叫炮栓子,叫做炮闩,甲板上叫复进装置。」崇祯没好气道。

    「对对对,叫炮闩、复进装置。」郑芝龙挠挠头笑道,「臣老是记不住。」諎

    说此一顿,郑芝龙又笑着说道:「圣上,这艘铁甲舰眼下还没有命名呢,要不然您就给它起个名号呗?」

    崇祯沉吟片刻后道:「这可是咱们大明第一艘铁甲舰,得起个响亮的名号才配得上,华夏历史上最厉害的水师将领是哪个?」

    郑芝龙道:「那肯定是火烧赤壁的周瑜。」

    「就周瑜。」崇祯拍板道,「就叫周瑜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