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方子(2 / 3)

作品:《我在红楼开客栈[清穿+红楼]

加入酒精,能够让油脂和火碱或草木灰溶液更好融合,提高制作肥皂的成功率。

等这三者都加入混合后,就需要加热并不断搅拌。

这个过程不能停止,要直到完全混合的液体里没有油膜了,才可以加入颗粒食盐,或者是饱和的食盐水,进行盐析。

这时就会出现淡黄色的沉淀,这就是最普通的那种肥皂。

若是想要香皂就在这时加入香料、无害的染色剂等搅拌,然后在将它装入模具中。

祁徽写到这里时,不由停下了笔,他思索片刻,依然将自己的想法附在了后面。

他虽然一直自诩奸商,想要凭借着信息的超前信,以及知识的前瞻性赚很多钱,但他最开始想要和林如海、康熙做生意赚钱时,祁徽就想过将那种淡黄色、没什么香味的肥皂,定位成普通百姓用的。

这个肥皂的价格,可以尽量定得低一些,让家庭不富裕的,甚至稍微贫寒一些的百姓都能用得起。

这一点小小变化,对于社会的推动性是巨大的。当人们能花费不多的钱,就能用上清洁功能较强的肥皂时,当肥皂普遍被使用时,一些卫生方面的疾病,也会减少很多。

这种肥皂,祁徽没想赚多少钱,只打算把价格订得比成本高两三文,好让肥皂可以被普通家庭用得起。

但那些加入了香料、进行了无害染色,制作得比较轻巧一些的香皂,他们就可以把价格定得高一些。

除此之外,还可以请好的雕刻师傅,在肥皂上雕刻梅兰竹菊等,文人喜欢的图案。

他们甚至还可以加大香皂的宣传,对一些雕刻特别精致,制作过程又掺了一些珍贵香料的香皂,进行限量高价的饥饿营销。

反正那些有些的富商,掐尖爱美又不差钱的贵妇小姐、以及爱攀比的富家子弟,大多会为这种香皂买单的。

祁徽瞧着自己写下的销售计划,唇边满意的露出了一个笑容。

他早就想要赚狗大户的钱了,客栈上分敲诈不到,但这下不就叫他宰到了!

他希望多宰点那些奢靡的盐商、巨富的官员,好让他赚得腰缠万贯,钵满盆满!

祁徽写下这两样方子后,他又立即写下了盐田晒盐法。

刚才他查阅资料的时候,越发清楚这个盐田法有多烧手。

此前他觉得两淮盐税,是国库里的大头没错,但查了资料后,发现两淮盐税是更加至关重要要的存在。

《元史》中记载:“国家经费,盐利居十之八,而两淮盐独当天下之半。”到了现在,林如海管着两淮盐税,已经占了康熙国库财源的三分之一。

制盐方法的变革,会让盐变得更容易得到,相应的也会引起盐价、盐税的波动。

这样的例子,历史上并非没有。

太平天国时期,传统的制盐法还是熬波煮海式的煎盐法,不仅需要人力,也需要耗费许多柴火。

当时的盐商余岱想到了用了板晒法,所谓板晒法,就是用木板摊晒海盐,减少人力和煎盐的柴火,并提高的食盐获得的速率。

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方法,却使得他的私盐泛滥到两淮,威胁了得利者,使得盐区矛盾尖锐,继而引发了盐政危机。

余岱的私盐也出名了,被当时的人称作“余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