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攻约梁山 / 章节正文阅读

537谁的天下13(3 / 4)

作品:《攻约梁山

这也是他后来深信自己是道教上仙转世的重要因素。同时,满朝大臣以及天下众生也不禁惊奇,感觉赵佶也许真是天选之子,开始有了点敬畏。

赵佶比历史同期加速提前坐稳了宝座,然后就是历史上一样的把高俅派到西军去镀金并和已经在那的童贯一样代他进一步观察分析上报西军对他这个皇帝到底是什么态度、西军将门集团对大宋朝廷的心到底是红的还是黑的,以及哪家是忠的能大用的,那家又是老奸巨滑里外两套,或习惯了嚣张跋扈当着宋臣说着忠君却是心里只有他自己家的权势尊严利益.......

高俅只是个一心攀附权势追求威权享乐的地痞混混,一听去西北吃苦打仗冒险历练,还得一去数年,嘴上答应的钢钢的,心里却一万个不愿意,却不得不去。

他走后不久,在宫中当保镖的纪安邦憋得实在受不了了,瞅了个机会也请求去西北打仗......一身惊人武力,却整天只能在宫中当木桩和人形自走武器,不能上阵痛快杀敌,这怎么可以.....

年少的纪安邦原本就是有大志的人,现在又有了个攀比对手赵廉,他更自励发奋追求上进(他并不佩服赵廉,他觉得赵廉没什么了不起的,也就是碰到了赵佶这样的特别喜好读书画....文化事的皇帝,走了狗屎运,就象以往那些靠一篇马屁文章或一首惊艳讨喜的诗而侥幸意外搏得了天下美名和相伴来的富贵的人一样,就是个一抓一大把的(废物)文弱读书人幸运小孩而已)

问题是,赵廉走的是文路,书读得确实出彩,人确实聪慧超人并且机敏沉稳过人,即便自献字典后就不在京城出现了,数年消失在皇帝眼中,窝在千里外的沧州老家读书,却就是能在士林中的名声越来越好到耀眼刺目,天下楷模,让赵佶总也忘不掉,而且是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惦记着赵廉进京考进士的那一天.....纪安邦很不耻赵廉家以各种新享受不断刺激迎合赵佶喜好拍响赵佶马屁的行为,认为赵廉不是圣贤要求的君子,但心里也明白赵廉只要来考进士,只要不是考差得太离谱,那一届的状元就指定是他的,除非赵佶刚巧那时挂了或突然发了臆病昏了神志......

尼麻麻的,这是大大滴坏事呀!

自负而好胜的年少纪安邦心里这么疯狂呐喊着。

赵廉当的是文官,可不用在乎年纪。

文官往往年纪越大越吃香。

你年龄不够老,即使天纵奇才,有经天纬地之能,也不可能当上宰相。

赵廉有的是时间在官场慢慢磨慢慢等,即使是虚度时光也是在攒资历,不怕老,何况他那么聪慧超人,又那么擅长搞关系拍马屁,必定年少就能一举中状元,必定起步就是得宠的最有利官场起点位置......那,他在官场还不得插翅虎一样一个劲飞高猛上窜,挡都挡不住,年轻轻就成了大官......

而武夫却最怕老,最怕虚度时光,可等不得。

年少,浑身都是劲,浑身有使不完的精神头和斗志,这时候不赶紧上战场拼杀立大功搏个万户侯,难道等老了没劲了打不动了才开始有心较劲发力?

那时想发却发得了吗?

武夫年轻时没拼出来,老了,在军中当着寻常卑微老卒/老小官等死或上战场送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