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政令的目地分别对应的是解决百姓温饱、扫盲教育,以及承袭历代登基大典祖制。

不管任何时代,吃饱肚子都是每个国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红薯土豆他们已经私下种植两年,无论是存留的种子、还是种植经验基本已经摸索成熟,直接推广全国种植完全不是问题。

大臣反对的理由没有问题,地域差异、土壤质量确实害怕有些地方种不出来,但是红薯土豆不挑土壤,耐寒耐旱,按照秦国的环境分布,绝大部分地方都是可以种植的。

更重要的是,两者产量高,就算某个地方种植失败,也可以及时从其他城池调派运送,不用担心最后饿肚子。何况每个国家都还有战略储备粮呢。

这是殷禹和唐钰两人经过深思熟虑的才敢冒险的,不过对没有具体了解的大臣们来说什么亩产几千斤的作物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根本不信,再抱着心底本来就不服气的心态,众臣自是纷纷反对。

“……种植红薯土豆冒险你们反驳寡人无可厚非,成立官府公立私塾为何不可?其所需花费银两已核算成本并不算高,以国力完全可以承担,并无问题,百姓学识的人多了,我秦国才能有更多的才学者效力强盛,这有何不可?”

殷禹心中冷笑,面上却没什么表情。

种植推广他姑且就算这些人考虑国家根本,劝谏有理,但成立公立私塾也反对就真是值得掂量了。这些人是担心国库钱不够,还是担心百姓文化高的威胁士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