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八百九十章 铁锁横江(2 / 3)

作品:《重生之乘风而起

肘子给臊了个大红脸:“那个时候是不懂,纯粹为赋新词强说愁,其实是因为这首词的韵律和书法非常契合,我脱贴写字的时候,发现写这首最顺手,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

“宋朝有个江西诗派,其中黄庭坚是创始人,主张学习杜甫,尤其是以杜甫到夔州,师风大成以后的诗作为核心。”

“黄庭坚以后,陈师道、陈与义也收他的启发,走上了类似的创作道路,影响深远,后人将他们称为‘一祖三宗’。”

“说起来杜甫在宋代黄庭坚当时,其实还并没有被如何推崇,达不到后世‘诗圣’的地步,这里边黄庭坚这学生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大家在流杯池旁享受了一会儿阴凉,接着往溪流上游走,从谷底到崖壁顶,沿着蜿蜒台阶而上,有几个平台错落其间,时而宽敞平缓,时而临崖高悬,这样的美景,既有自然美,又有音乐美,不能不说,黄庭坚真会选地方玩儿。

谷口还有一栋小楼,名为涪翁楼,位于流杯池旁,据说建于宋代。相传是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谪居宜宾时,黄庭坚读书会友、挥毫泼墨之地。

小楼雀檐翘角,画梁雕窗。楼上为阁,楼下为廓,外形隽秀精美,楼栏造型典雅。楼正面涪翁楼三字匾额,为著名的“鲁迅三兄弟”里,老三周建人所书。

不过现在这栋楼明显是重修的,因为是一栋钢筋水泥的建筑。

好在据说是在涪翁楼原址上,依原楼图样重建的,从边上有《培修涪翁楼募捐功德》碑可以看到说明。

这里保持的天然的景致和园林,是古代文人造园时,崇尚依托自然山水理念的产物,可以想见此楼建成后,黄庭坚极爱此地,常邀约宜宾的文人雅士在此聚会。在这里以山水为友,与林泉相邻,让仕途受挫人生失意的黄庭坚得到了明月清风的慰藉。

在这风雅情境之中,黄庭坚留下了《安乐泉颂》、《苦笋赋》、《荔枝绿颂》等华章传于后世。

沿着石阶一路向上,来到山口高处一栋楼前,便能够见到山后的岷江了。

景色到此又是一变,平台上有一座小楼的台基,这里便是“吊黄楼”的遗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