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记忆之门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百一十七章 晚了(1 / 1)

作品:《重生记忆之门

自从2006年华音推出“剑鱼”手机之后,虽然起初也有过销售低潮,但是很快骄傲的欧洲人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他们发现,华音手机似乎也不是那么的差,至少做工和精美程度上面,不比大牌子差。

在很多欧洲人心目中,其实华夏这个国家是比较“无赖”的,因为他们发现最初和华夏人打交道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人根本没有版权意识和专利意识,什么都是拿来主义,他们的固有观念就是拿到手的就是自己的,至于上面包含的技术含量和专利,都是次要的东西。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误解,这个误会要从上个世纪说起,毕竟对于华夏和大多数国家来说,在贸易初期,各国之间其实都是互相拿对方的技术来完善自己的产业的,从来没有过什么你用了我的技术就要索赔的说法,后来只是因为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就美其名曰“专利”。可要说专利的话,这个世界上都多少专利是干净的?就拿所谓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来说,一声剽窃无数,还获得了美名……而且真正要计算的话,那些从华夏百多年来强取豪夺去的东西,为什么欧美人会选择性的忽视呢?换一个角度来说,华夏这个民族几千年来从来都是共享精神,发明出来的东西,谁都可以使用,都可以在这基础上面进一步研究发明,不然就不会有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伟大的四大发明的出现。如果真要计较的话,那全世界都要给蔡伦和毕升的后人缴纳专利费用(当然蔡公公是否有后人不好说,可是谁能证明,蔡公公之前没有人为造纸术做贡献?)。

这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斗争的一个缩影,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妥协的方式,让己方的利益最大化,这是一个共识,大家都会遵守的规则,并不是特指某些东西,而在现实中,有很多时候,所谓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再举一个例子,在冷战时期,两个争锋相对的大国互相“剽窃”了多少对方在军事上面的技术,这点基本上不会见诸于媒体或者口头的,无论是外交发言人还是政要,大家都不会把对方剽窃自己的技术拿出来说事,反而一再隐瞒,仿佛心照不宣一样?原因是什么?那自然是因为对立的双方完全是有对等资格的对手,互相之间有了制衡,所以就是吃了亏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

无论是关乎于国计民生的设备,还是用于军事用途的技术,从来都不见双方互相用“剽窃”“抄袭”这样的理由来指责对方?更好笑的是,只要是对方高精尖的用在军事用途上面的技术,对方都会如获至宝,拿回去研究一番,比如说当年的黑鸟,比如说曾经的米格25……怎么不见双方互相以此为理由中断双方的联系跟往来?所以说,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其实真正的话语权在于实力,而不是什么互相为对方制定的所谓的规则。

但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欧美国家惊恐的发现,华夏这个国家消化吸收的能力相当的强大,短短的数十年就走完了现代化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而且这个国家的国民聪明程度,堪称人类之最,如果不加抑制,那么用不了多少年,欧美的优势将会荡然无存。所以他们想了很多措施,用来抑制这个国家的发展:一方面大量吸收华夏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以各种优越的条件去把这个国家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吸收为自己所用,另一方面也会用诸多的手段来分化瓦解华夏这个国家的知识分子阶层和普通民众,更多的手段还有或明或暗的从政治,经济以及国际舆论范围的全面打压。

不得不说他们的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一旦华夏这个国家的民众意识到这点,就完全可以扭转局面,难道欧美国家还能拦着华夏人不让对方回国?不让华夏人自强?不让华夏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面发展?

数十年来固有的印象其实很难转变,从上个世纪开始,欧美国家期初的时候对着开放的华夏,居高临下的展示了自己强大的军事和科技实力,试图慑服这个国家,但是他们发现这个国家比他们想象中的有骨气之后,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试图用经济手段来掌控这个国家。开始的时候他们放纵对方各种学习模仿行为,试图复制所谓的四小龙和南美南非模式,结果很快他们发现这个已经有了工业基础的国家,在他们的帮助下越来越脱离他们想象的范围之后,开始产生了一种叫做恐惧的东西,于是他们就开始制造各种规则限制这个国家的发展。

很可惜的是,已经晚了。

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聪明程度,完全超乎了他们的想象,所以当他们拿起胡萝卜加大棒的时候,赫然发现对方手里同样也有胡萝卜和大棒,不过对方的胡萝卜更大,而对方的棒子上面还扎满了铁钉(老仙:……)。

一筹莫展之际,欧美国家不断的改变各种政策,试图用经济和科技封锁的手段来打断这个国家发展的进程,很可惜的是,本来就一团散沙的欧美内部,已经无法再次凝聚在一起了,而遥远东方的那个国家,也一日千里的前进着,蜕变着,仿佛是一只毛毛虫,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起初的时候还不会觉得,除了部分需要出国以及真正和这个国家打交道的人,大多数民众还对这个演员的东方国家充满了一种不怀好意的“幻想”,总觉得这个国家落后,贫穷,却一直固执的不愿意相信对方已经有了变化。真正让他们改变印象的,还是以华音为代表的各种民营企业的崛起和这些企业的产品。因为九十年代的规模化的生产制造业,包括机械制造,冶金,化工,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转移到了华夏(在欧美国家内部,因为各种环保主义以及政策的要求,这些产业只能部署到国外,而具备资源,人力,和基础的国家,全世界就属华夏国内最为优越),经过十余年的铺垫,欧美国家的民众突然之间发现华夏的产品开始变得越来越精美,坚固耐用,价格实惠并且可靠。而且通过网络,他们发现这个国家的形象已经变得和想象中不太一样。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会觉得这只是在极个别的大城市才有这样的情况,可是现实就是,他们认为的“大城市”,在华夏国内其实很多中等城市都可以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