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孙伯邻调研(2 / 2)
作品:《重生记忆之门》接下来还没有等张青云的发言,孙伯邻就已经感觉有点跟不上这些个企业家的思路了,如果说前年在新干线上偶遇赵铭是他人生的要给拐点之一,那么这次根据领导的指示来华音考察,说不定就是整个华州甚至是江南省的拐点之一,他个人的荣辱倒是其次,作为技术人员出身的高官,他对于技术方面的嗅觉是敏锐的,对于人才的选拔也有自己的一套。04年之前对于赵铭的印象是比较模糊的,偶遇之后发觉这样的人才简直就是不可多得的瑰宝,虽然青涩但是只要经过打磨,就一定能够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只是孙伯邻没有想到,两年后的再次相遇,赵铭已经发展到了自己都需要高度重视的地步,而他手底下的任何一个人,脸上露出的表情都是那种目瞪口呆和不可思议,因此他在张青云总结之后,适时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孙伯邻肯定了华音公司和中原文化的努力,其次在华音公司局面大好的情况下的高瞻远瞩表示了支持,最后他要求将今天的会议内容和会议纪要列为密级文件,不对外公开,尤其是涉及到华音的八年战略,华音公司和中原文化在多方面多领域合作的内容上,国家将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在合作实施之前,不会对外公布。
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赵铭本来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今天的内容确实很多,但是在国家级别的领导关注之下,他必须做出诚实的回答,还好孙伯邻对此知之甚深,不愧是技术出身,对于行业的敏锐性和观察力都是一等一的,适时提出的保密要求也符合赵铭的心思,他甚至做了在会议结束之后,私底下和孙部长沟通保密事情的要求,看样子没有必要了。
午餐接待就在华音食堂的包厢之内,因为孙伯邻一行人手并不多,所以华音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提前午餐,在会议结束的中午十二点,食堂除了厨师和工作人员,就只有孙伯邻和华音的高层了,连电梯和楼梯安全通道都被严格的控制了起来。孙伯邻对华音的就餐环境和午餐的搭配非常满意,除了是特殊对待的小炒,还有大锅饭菜,这和员工吃的是一样的。
餐后华音的高层李薇,赵永成,赵铭和孙伯邻及其秘书一行五人去了会议室,大家坐下来喝杯茶,谈谈实际情况。
实际上这种闲谈性质的会谈是非常有必要的,相对于上午汇报性质的会议,闲谈可以让领导更加详细的了解到企业和地方发展的情况,比如一开始赵永成就提出了华音目前规模和发展的趋势不符合的实际情况,在华音公司扩大五百亩的前提下,依旧是用工用地捉襟见肘,这是张青云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毕竟华州太小了。赵铭则适时提出中原地区关州电子经济较为发达,和华州的情况比较互补,建议领导考虑两地建立互补性质的公司,因为华州和关州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合作,而目前只是华州有点一厢情愿,关州那边因为竞争较为激烈无法及时跟得上华州的步伐。于是针对这一情况,孙伯邻表示会根据调研之后做出一些决定,赵铭的建议比较符合他的思路,是一条较为合适的道路。
而李薇提出的华音公司人才比例失调的情况,引起了孙伯邻的高度重视。因为华音公司的发展是一种不正常的需要大量技术支持的发展道路,在早些年的时候有赵铭的专利和技术支持下问题不大,一旦进入到新的领域,依靠华音自身的培养和世界范围内招募人才的速度,还是有点捉襟见肘,这件事情在场的众人之中只有赵铭和李薇心知肚明,所以李薇一经提出,孙伯邻就立马吩咐秘书记录下这件事情,同时详细询问了李薇和赵铭关于什么方面的人才,届时部里会调拨一批专业性技术人才进驻华音公司,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为此他还会要求部里尽快拿出对策,列出时间进度表。对此赵铭和李薇非常满意,有了时间进度表,那么一切都不会成为问题了。。
赵铭提出的则是在产业结构的规划中,整个华州是无法容纳这么大的规模的,所以不仅仅是华州,整个江南还有附近区域都会成为华音的大本营,比如物流行业,作为有基础的杨有和沪上就非常合适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经营方式进行补充,从而形成具有华夏特色的物流模式,这样无论对江南杨有还是对沪上,都有很大的帮助。而经销模式上面,赵铭则提出了现有的商场模式,专卖店模式以及零售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消费者群体,所以在物流行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的前提下,经销模式可以从传统的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转为生产商-物流-消费者,或者是其他更先进的模式。
赵铭在谈话中提到了印度人,印度人做事有一个很值得称道的地方,在赵铭的记忆之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公司安排了一个任务给两个人,一个人是华夏人,一个人是印度人。华夏人接到任务之后,立刻集中精力,把这件事情提前做完了。而印度人则是在外面找来了三个人,把任务分解给他们,到规定的时间节点,这三个人也完成了。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公司的老板就越发器重华夏人,重要的事情就全部交给华夏人去做,没过多久华夏人就不断的升值加薪。好景不长,华夏人很快发觉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不够了,于是跟老板提出来把印度人提拔给自己做副手,结果老板两手一摊,印度人已经被他辞退了。后来华夏人在外边找到这个印度人的时候,对方成了竞争对手公司的一个项目负责人,手底下有十几个人跟着那个印度人。薪资比华夏人高,待遇比华夏人好,而且还没有华夏人那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