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清穿]七皇子的团宠日常 / 章节正文阅读

第 76 章 第 76 章(1 / 5)

作品:《[清穿]七皇子的团宠日常

胤祐跟曹寅起,叫了声徐大人。

徐乾学客客气气的向他们俩点了点头,又对纳兰说道:“圣上这次考试,我看了你做的文章,进步很大。”

得了老师的夸奖,纳兰也并没有显得多么高兴,却问道:“不知老师所说的进步体现在何处?”

徐乾学略有深意的笑道:“心境变了吧。”

打过招呼之后,徐乾学就径直去了南书房,胤祐也该回弘德殿上课去了。

路上,小家伙都在偷偷看纳兰的脸色。直到走入殿内,开始准备上课。

纳兰回过头来看他,诧异的问道:“我脸上有字吗,你总看着我做什么?”

胤祐大胆猜测:“我总觉得,你对着那位徐大人的时候,比对着明珠大人还要……”

他思索片刻,没有想出合适的形容词,最后大差不差的说出两个字:“冷漠。”

容若叹口气,笑得有些许无奈:“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以后有机会咱们可以聊聊。不过现在,咱们现在开始上课吧。”

小家伙对这件事情确实很感兴趣,不过容若不愿意占用课堂时间讲八卦,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等课余时间再去了解。

曹寅平时挺忙,虽然只是在慎刑司挂了个虚职,但时不时也得去趟。康熙这边又离不了他,有什么事第个想到的就是他。

不管是出门还是在宫里,胤祐听阿玛叫得最多的就是他。高兴的时候叫子清,不高兴了就直接叫曹寅。

曹寅大部分时候对他都是毕恭毕敬百依百顺,即便在他们两个人私底下聊起那些江南名士,康熙语气里颇不屑的时候,曹寅也是能忍则忍。

但也有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反正四下无人,他也要顶两句嘴,能把皇帝怼的哑口无言,又拿他没有办法,只能让他滚远点。

曹寅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让他滚远点,他马不停蹄的就滚远了。

等曹寅晃晃悠悠来到弘德殿,胤祐今天的课程已经学完了。

诗经于他而言确实过于简单了些,在课堂上听纳兰详细的讲解遍,他就能背下来了,再加上后面练字的时候还要抄写好几遍,回去都不用复习,就能牢牢记住。

这日又是提前下课的天,因他的字练得越来越好,纳兰甚满意,对他更是赞不绝口:“七阿哥天资聪颖,进步神速。若是再能勤勉些……”

小家伙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我要是都这么勤勉,那我的兄弟们可怎么办?”

纳兰愣,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他这话什么意思。仔细想,差点没被他笑死。

“你不想更加勤勉,是担心超出其他阿哥太多吗?”

“不不不,”小家伙立刻否认道,“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纳兰饶有兴趣的追问:“那是什么意思?”

胤祐拉着他的手,细心的他解释:“要是我更加勤勉,读书就能更好。其他兄弟看到了也会更加努力的读书。现在阿玛要求每篇礼记要读百二十遍,可是大家开始比赛谁更勤勉,可能就会有人天读百四十遍,或者百六十遍,甚至更多。那些按要求只读百二十遍的,阿玛反而会认他们读的少了,不够勤勉。你说,这叫不叫内卷?”

“内……内卷?”纳兰皱起眉头,听到了个新鲜词汇,“什么叫内卷?”

“哎呀!”小家伙大喊道,“不是银丝卷,不能吃!”

纳兰点头:“我知道不能吃。”

“就是我刚才跟你说的,大家……”小家伙在脑子里搜索那个词汇,想了半天终于记起来了,“恶性竞争。”

纳兰被自己的学生上了课,关键是认他说的还挺有道理。讷讷的点点头:“这都是谁教你的?”

“是我额娘跟我说的。”小家伙低头,捧着比脸还大的茶碗喝了口水,“她说我定要读书,但是不用跟其他兄弟攀比。”

“刚才你说的那些关于读书的论调也是皇贵妃教你的吗?”

“不是,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纳兰边细细品味他刚才的话,向他作揖:“七阿哥果然很有智慧,受教了。”

这时候曹寅从殿外进来,纳兰仍旧脸若有所思的样子。曹寅还以他又被调皮学生的奇思妙想搞懵了,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颇有些幸灾乐祸:“哎呀,这是怎么了?”

纳兰转过来说,看向他的时候还有些兴奋,又把刚才小家伙的理论跟好友说了遍,最后总结道:“你说他是不是很有智慧。”

曹寅伸出手,隔着书桌摸了摸胤祐的脑袋:“我说,他只是单纯想要逃避读书而已。”

给自己灌下去大碗清水,还打了个水嗝的小家伙抬起头来,冲他嘿嘿笑:“子清最讨厌了,尽说大实话。”

纳兰:“……”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曹寅伏在纳兰肩头大笑,“你看,你每天跟他在起,也没有我了解他。”

屋子里呆久了有点闷,胤祐拉着他俩的手往院子外走,对纳兰说道:“容若,现在可以和我说说你的老师了吗?”

三个人在院子里找了处静谧的角落坐下,现在已经快到中秋时节,树上的叶子都已经黄了,风吹,簌簌的往下落。

纳兰实在拿这个好奇的学生没有办法,便向他介绍道:“开始,我在国子监读书。在我十七岁那年,经祭酒徐元文先生推荐,拜师徐乾学大人,在他的指导下,主持编纂了本儒家汇编通志堂经解。”

“我的老师是康熙九年的探花,刚才提过的徐元文是他的三弟,也是顺治十六年的状元。康熙十二年的探花徐秉义是他的二弟。他们兄弟三人被称昆山三徐。”

听到这里,胤祐点了点头:“昆山我知道,也在江南,我们去过的。”

旁边的曹寅插了句嘴:“顺便提,昆山名士顾炎武先生是他们的舅舅。”

胤祐想了想说道:“我记得你的舅舅也姓顾,也是昆山人,他们有什么关系吗?”

曹颜大笑,笑得并不开心,颇有些苍凉:“他们算是同宗。说起来都有岳飞、文天祥、方孝孺的忠义之节。”

顾炎武、顾景星等人学识渊博,颇具风骨。面对朝廷招揽屡征不仕,到死不肯归顺清廷。让康熙那他们无可奈何,也让纳兰这个满人也深感敬佩。

纳兰推了曹寅把:“扯这么远做什么?”

曹寅重心靠后,在栏杆上本来就没坐的太稳,被他这么推,好险没摔地上去。不过他习武之人平衡性,晃了两下就稳住了身形。

“我这不是怕你不好意思说,替你把话说明白吗?”他忽然凑到胤祐耳边,放低了音量说道,“这三位徐大人,比起他们的舅父,无论是品行还是才学,都差远了。”

胤祐皱起眉头,两个探花个状元,这样的学问子清还说比起那位顾先生差远了。小家伙忽然反应过来,或许子清着重说的不是学问,而是品行。

他又想到那日在南书房外,纳兰对徐乾学的态度。恭敬是很恭敬,但也十分冷漠。

或许,正是因纳兰瞧不上自己这位老师的品行才会有那样的态度。但是他尊师重道,又不愿意说自己老师的坏话。

可是,这位徐大人究竟是哪里品行不端呢?

两个人见小家伙不说话,以他不喜欢听这些,觉得很无聊。

于是,纳兰摸了摸胤祐的小脑袋:“要不咱们来玩游戏吧,飞花令怎么样?”

小家伙摇头,拒绝了他的提议。又问道:“还有那位顾贞观先生,我记得他是无锡人,无锡离昆山不远,他们也是同宗吗?”

纳兰笑道:“这倒不清楚,或许?”

曹寅说道:“去年在江宁,你不是问我容若和粱汾的故事吗?现在可以问问他本人,顺便了解下他的老师。”

这个故事说来并不复杂,顾贞观有位关系很好的朋友,名叫吴兆骞,也是位江南文人。在顺治十五年,本来已经考中举人的吴兆骞被仇人陷害,卷入南闱科场案,全家被流放宁古塔。

他在写给顾贞观的信中详细描述了自己在塞外的悲惨境遇,并且透露自己时日无多,有与友人诀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