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流亡海上(1 / 5)
作品:《海上升明帝》崇明。
位于长江口的崇明此时还远不是后世一整个岛的形态,而是仍在不断堆积、崩塌的聚散过程中,有崇明、长沙、三沙、南沙等几大沙洲岛组成。
从唐初武德年间,长江口涨出东西二沙开始,历经千年,方有明末时达到舟山大小,崇明岛上的治城,也是五迁六建。
到此时,整个崇明各沙上的人口达二十余万众,在风雨飘扬的明末,崇明人口不减反增,大量淮扬难民逃入各沙,甚至许多海贼也都停泊诸港。
义阳王在此被拥立监国后,更让这个长江口热闹非凡起来。
此时的崇明县城,是在永乐年间原东沙城被浪潮冲涮坍塌后,在原址北十里秦家符重建的新城,经历了二百余年,已经十分热闹。
这座城周围九里,开有四座陆门,还有水门一座。
因为地理紧要,城墙后来还要城砖加固,并增设门楼、角楼各四座,城上环设警铺三十间,可谓固若金汤。
城内街坊规划齐整,工商繁荣。
城中城隍庙、学宫等齐全,甚至观音庙就有九座。
义阳王来崇明,便以县衙为行宫。不过义阳王并不管朝政,事务并委于拥立众臣。此时黄蜚、吴志葵、黄斌卿、田仰、沈廷扬、张鹏翼、陈梧等一众拥立大臣,先后离开崇明,也陆续败亡。
岛上则是浙直水师总督荆本彻镇守,他是崇祯四年进士,早年因得罪权相温体仁被罢免,十七年起原官,出为下江监军道,福王时,授职方郎中,仍监军海上。
南都亡,与田仰等共拥义阳王崇明监国,荆本彻招兵买马,号四会营,有兵三千人马。
“张士仪真投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