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翠花的六十年代 / 章节正文阅读

44、做人的原则……(3 / 5)

作品:《翠花的六十年代

怕孩子们出事儿,场里还专门让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跟着看着些。有那手脚麻利的孩子,一天能弄出来三五十斤的鱼,一毛钱一斤,秋收一个月下来,能把全家孩子的学费生活费都挣出来。

江湾屯里的孩子也有不少捞鱼往食堂里卖了挣钱的。

男孩子们都去捞鱼了,小姑娘们和老人们就都挎着筐在地里捡落下的粮食,或者是到林子里捡核桃榛子采采蘑菇什么的,晾干之后,农场也是收的。

反正是这一个月吧,满山沟里全是人,老老少少的,都忙得很呢。

等粮食都入了库,油坊、磨坊啥的又都开始忙。

这些都是男人们的事儿。

女人们,该收园子,做干菜,酱咸菜,淹酸菜,准备冬天的吃食了。

这个活儿不用去地里。方淮心三个人,在医务室的院子就能干了。

别的她也不会做,腌酸菜酱咸菜那些,赵雅丽与江彩霞也不会。

“咸菜我看着我妈做,就是把那些菜啥的,洗干净晾干,用布口袋装上,往酱缸一扔就行了。就是酸菜,不好弄,焯得轻了重了都不行。要不,咱们把咸菜做出来得了,等白菜晾好了,让我爸妈来给咱腌上。”赵雅丽自己不会干,到是把她爸妈编派得明白。

“咸菜不用,咱们只管洗好,切好了。小云家里有酱菜的独门手艺,让她做就行。酸菜怕是到时候真要麻烦叔叔阿姨了。”

从京城回去之后,方淮运陆陆续续的寄过来两三百斤的盐了。都攒着呢。

就像是粮店的人不会没有细粮吃,干什么的,总不会还缺什么。方淮运又是包装车间的技术员。他的能耐,方淮心还是知道的,人缘差不了。那生产线上,每天光是漏下来的,就得有多少?那包装工人,一天下来攒个一两二两个的,谁都发现不了。用不了的,自然得往出卖,一天弄出来三斤两斤的,是很小的事情。

攒上个几十斤,就给邮一次。

孙小云以前也没亲手大量的做过泡菜酱菜,怕做不好,还特意给家里写了信,让他爸把方子详详细细的给写了过来。之前就已经用小坛子试过了。吃过的人都说味道很好。

赵场长也已经打发人,办了五十口大缸,两百个坛子,又让人到处淘换盐和酱。今年第一年,酱不是自家做的,味道差一些也讲不了了。又挑了二十个身强体壮的工人家属给转了正分配到酱菜坊,孙小云已经出了豆腐坊,现在人家已经是酱菜坊的主管了。

宿舍这边,总用就她们三个人,就是再把黄芪算上,和日常蹭饭的赵雅丽、江彩霞和四个男知青,又能用多少。他们伙食好,实际消耗的咸菜不多。有两坛子尽够了。到时候捎带手儿就给做出来了。

方淮心还真没亲手做过咸菜,还觉得挺有意思的。知青园子里的蔬菜样数又多。她是一样都不肯放过的,但凡能做咸菜的,全都装备上,每天空闲时间就切切剁剁的折腾。又跟本地的人家学着,也晒了萝卜干,芥菜干,萝上缨子,甜菜缨子之类的干菜。

这样的日子,整个农场里,都是各种菜干的味道。

实验田里的收成,一半上交给了场里。做出来的菜,领导们都尝了,味道跟没用化肥的比,肯定要差上一点。不过到也不是很明显。最主要的,这年头儿,追求的就是量,只要能填饱肚子,谁还管什么好吃不好吃的。、

场里已经决定了,明天就开始全部使用化肥。

今年已经丰收了,收成很好。满农场的人都很兴奋,再想着明年更美好前景,人都给打了鸡血一样。

领导们就更是高兴了。收成这么好,也是他们工作有成效嘛。

赵场长跟范书记两个恨不能天天在外面跑关系,找人脉,把农场里的结余和收上来的山货啥的给换成机器,和供销社里的日常用品。

农场超额完成了县里的任务,赵场长跟范书记两个被各种表扬,也是意气风发。赵场长不爱开会,那些个学习啊,开会啊什么的都是范书记去。他一趟一趟的往军垦农场那边儿跑,要从人家那边儿调大豆。

领导在忙什么,跟方淮心是没啥关系的。她只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