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长平长平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06章 秘密协定(3 / 4)

作品:《长平长平

蒙骜于黎明之前进入城主府,立即审讯了城主和那名军官。那名军官是赵国的百人将,率领一百赵军镇守合阳。按照赵国的军制,长期驻守边地的赵军,并不是从赵国或邯郸征集的农民,而是出自百人将自己的宗族;换句话说,这一百人其实都是赵氏宗亲,只不过由于血缘关系较远,已经没有了权势,沦落为低级士人。尽管如此,还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名百人将得到镇守边地的指令,宗族中的亲友会被首先招聘——驻守边地是可以征收当地的钱粮作为俸禄的差事,虽然油水不大,还有些危险,但也是一件生计,对于陷入穷困的人来说,也是一条出路。而赵国之所以要在合阳驻军,是因为合阳扼守着少水河谷通往上党的道路:从合阳溯合水东行,翻过一道山岭,就进入了漳水一条支流的源头;沿河而下就是上党的首府长子!其间路程大约百里,如果让精锐的魏武卒来走,半天急行军就到了。

合阳城主和百人将都知道三晋与河东守秘密会面的事。虽然事关重大,但在蒙骜的软硬兼施下,两人还是披露了各自知道的事情经过。早在去年年初,邯郸战败,赵军突入上党,皮绾、李冰守上党时,秦、赵之间就有默契:以丹朱岭为界,以南的长平、高都归秦军,以北的诸城归赵军,双方互不侵犯,各自安心种地。蒙骜接任后,也没有打破这一默契。但随着魏、韩、楚大军的进入,上党兵力增厚;而赵军也将于秋收后派出援军。而且上卿廉颇亲自指挥上党的军事,上党守李崇只负责后勤保障。

随着长平被赵军攻克,高都和端氏都受到威胁。但由于上党军粮不足,进入的联军不得不以主要精力垦地种粮,这也是蒙骜他们为什么没有经受太大压力的原因。如果十几万大军一起压过来,蒙骜恐怕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少水河谷一直是韩国的领地,就算秦军占领了上党,也未能在这片谷地推行秦法,只是从他们这里收一些赋税而已。对于少水河谷的诸城来说,向上党缴纳赋税已经是常规,至于缴纳的对象是韩还是秦倒也不是很在意。两边相安无事了一两年。

赵军攻占上党,又把这片土地交还给韩国,以换取韩国的粮食援助,韩国又重新恢复了对少水河谷的管理。但目前占据上党的是赵人,上党守是赵国的李崇,韩国只不过派过来些官吏,与赵国共管,在上党没有统治基础,只能出些主意。

毕竟韩国曾经长期管理上党,对上党的路径十分熟悉;赵国也曾在上党有些领地,旧的记忆犹在。他们对少水河谷的要点有准确的认识。不起眼的合阳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