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长平长平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05章 合阳(2 / 3)

作品:《长平长平

马邑主道:“冀氏处当何以报?”

马叔道:“吾观彼军,意不止马邑,冀氏必无逃也。吾主勿忧!”

马邑主现在已经基本可以自行活动,便道:“着衣!”

一群年轻人跑出去好远,把马邑主脱下的衣服给抱过来。——马邑主在原来的队列中脱掉衣服,但却在秦军阵营前被缚,引得马邑人一拥来到秦军营前,从空场的那头跑到这头,脱下的衣服也没人管,就扔在那头了。马邑主慢慢穿上衣服,略坐了片刻,对兄长和妻兄道:“吾等同往秦军一会!”

两人搀扶着马邑主站起来,往秦营那边走。由于语言不通,马叔也跟来,充作翻译。蒙骜早就换好衣服,带着一众大夫在阵门前观看。秦军只退后了三十步,并不遥远,那边略大声点的交谈这边都能听见。见马邑主过来,蒙骜也叫上两名公大夫,三人一起迎了上去。

两边在阵地中央相遇,相互见礼后,相对坐下。马邑主俯首,蒙骜俯首;兄长和妻兄俯首,两名公大夫也俯首。两边开始交谈,偶有只言片语传来,两边士兵只能听懂自己这一边人说的话,马叔的翻译总是轻声细语,两边都听不见。到后来,两边越说越兴奋,声音也越来越大,秦军这边听见蒙骜说,他会在每个家庭都安排一名士兵作为守护,不用额外给养,只跟着那户人家吃饭就行。马邑主也感动得连连称谢!最终,马邑主和蒙骜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表示马邑归顺了蒙骜。

紧张地观察会谈情景的两边士兵,各自听到自己这边人的谈话,只听不懂对面人的话。总的来说,马邑主的声音比较大,而蒙骜的声音相对温和。秦军这边自然知道每个家庭都有一人守护是什么意思,那就是把那一家收为臣仆。不过亲营的士卒是没有这个待遇的,他们不能驻城,只能在野外露宿。

蒙骜下令后军跟上。留下一百人接管马邑,其余人在马邑周围暂歇。马邑主让杀了一匹马,犒劳大众。蒙骜似乎关心地问起城里、城外的情况,马邑主等人几乎知无不言。蒙骜从马邑主这里了解了安邑与上党商议的情况,但马邑主也不清楚,但知道两边的人到过这里不下十来次,最密集的时候几乎隔一天一次。最近几天少了,好像没有人来了。安邑的人都是自己过来,上党来的人则一般有合阳的人陪同。

蒙骜一直以为马邑的北边只有冀氏,经过马邑主的介绍,原来在冀氏的东边约四十里还有一座城邑,名叫合阳,实力仅次于冀氏,约有五六百户人家。从马邑至合阳约有六七十里。从马邑溯少水而上,可以见到一条自东而来的支流,这条支流就通往合阳。而冀氏则还要再往上一点,有一条从西边来的支流从那里汇入少水。两条河流的交汇点就是冀氏。

马邑主指画口述,旁边的人纷纷出言补充,把马邑周围的地势介绍得十分详细。大家虽然是农民,但都知道行军打仗地形最重要。现在将军是自己人了,总不能让他因为地形不熟打败仗!凡属大家知道的,那怕一个小的山洞都提供出来。

至于往安邑方向的道路,马邑人知道得不多,大部分人会沿少水而下至端氏,再转向安邑;但也可以从山里走一条河谷出山,直接到达翼城。

聚餐后,马邑人和秦军共同入城,秦军以整齐的军容穿城而过,在马邑向导的指引下,秦军主力沿少水而上,在合水与少水的交汇处安营,切断了冀氏、合阳、马邑之间联系。只有留守马邑的一百人留在马邑中。

马邑主因为角力输了,依约奉蒙骜为王。他招集了马邑各家家长,在城主府前举行了奉拜大礼。蒙骜率领各大夫接受了马邑主奉上的土块和粟米。然后在各家的拥戴中,一百秦军士卒进入马邑各家,成为“守护者”。蒙骜请马邑主派人前往合阳和冀氏,宣布马邑归顺秦国,并劝两城开城。随后,他率领各大夫立即前往大营,部署对合阳和冀氏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