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过招(2 / 2)

作品:《三国男团为抢C位有多拼

他从善如流地拈起一块莲子酥,细细咀嚼,又端起茶盏轻饮慢啜一番,赞口不绝。作出一副对茶十分感兴趣的样子,向郭太后请教起七珍茶的详细配方来。

两人不疾不徐地闲话家常,相谈甚欢模样。

一番状若不经意地东拉西扯,随口聊了些今年天气如何百姓收成如何儿孙如何等等一堆无关痛痒的话后,郭太后放下手中茶盏,笑道,“这九珍茶哀家喝着不错,先前已经吩咐他们多备了些,以备不时之需。不如给尊夫人带些回去尝尝。”

又吩咐两旁侍立的宫女,“你们去把九珍茶拿些过来,仔细装好了,给太傅带些回去。”

摒退了两边侍奉的宫女太监,郭太后方又优雅地端起茶盏,轻呷一口,又轻轻放下。

她拿帕子轻拭了拭唇角,轻声道,“哀家听闻,此次大将军征西之意甚决,怕是不能轻易动摇。至于征西将军人选,大将军似是已有嘱意之人,以太傅之睿智,应能体察一二。又何须我这个妇道人家多言……”

司马懿心下了然。感激道,“臣多谢太后提醒!太后仁慈贤德,日后,但凡太后有用到老臣之处,老臣必当尽心竭力,以效犬马之劳!”

“太傅无需客气,陛下年少无知,还需要太傅多加提点。身骨养好了,多进宫走动走动才是……”

送走司马懿,郭太后站在永宁宫凭窗而望,若有所思,伫立了许久。

算起来,自五年前明帝曹叡驾崩西去后,郭太后已在魏宫寂寞许久了。

出身西凉大族的郭嫣是在明帝曹叡病逝前半个月,被匆匆册立为后的。自从第一任皇后毛氏被赐死后,曹叡的后宫一直未有立后。

至于为何偏偏在病重之际立郭氏为后,曹叡有他的考量。一则是郭氏聪慧柔顺,从不忤逆自己之意,与后宫嫔妃也都相处甚善。二则,从其出身考虑。郭姓原是西平郡世家大姓,大族长正是郭嫣父亲郭满。自汉末诸家并起争雄以来,西凉、关中位置便极其重要。曹叡念及自己走后,继子曹芳年幼,朝中稍有差失,社稷便难免不稳。立郭嫣为后的目的,意在拉拢凉州豪雄大族,稳固曹家江山。

册封郭嫣为皇后之际,曹叡甚至破例追封了郭嫣的父亲。曾因反叛罪被论诛的郭满被追封为西都定侯,其夫人也被追封为邰阳君。又同时提拔郭嫣的堂兄弟郭德、郭建为镇护将军,掌禁军武卫营,这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宿卫营。

一时左右艳羡,风头无两。

郭氏一族自西北叛乱后被诛杀镇压,又被迫强令自河西东迁洛阳,背井离乡多年,历时十年终熬出头,成为京城贵胄们竞相追捧的大家望族。

不过,好景似乎只是昙花一现。

郭后在景元二年十二月册封,次年正月初一,曹叡即告驾崩。

二十六岁的郭嫣只当了不到一个月的皇后,便青春守寡,成了太后。

由于郭太后并无亲生子嗣傍身,在明帝驾崩后,只能依赖背后的母族支持,所以一直和堂叔郭芝,堂兄弟郭德、郭建走动颇为频繁。

小皇帝曹芳继位后,先是尊奉养母郭后为皇太后。又经大将军曹爽奏请,将郭后的叔父郭立、堂叔郭芝和堂兄弟郭德、郭建等皆封列侯,以表谢母后抚养之恩。之后不到半年,又给郭德、郭建各增邑五百户,由武卫营调配至“五校”营。

这次分封,名义上,郭氏兄弟子侄满门封侯,依旧风光无限,实则大有玄机。

“五校”营属传统禁卫营,自汉朝起便已存在,魏成立后沿用,掌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等五营。因其是旧朝传下的,人们一般称之为“老五营”,以区别于后来魏国中军系统“新五营”。

在曹丕、曹叡时期,魏国又在中军系统相继设立中垒、中坚、骁骑、游击等营,按其职守,各有分工,与武卫营一起,称之为“新五营”。新五营统归中领军统一管辖,如今,执掌中领军的是曹爽的二弟曹羲。

在“新五营”之中,武卫新营更是属于其中的新贵翘楚,最早是在建安年间所设立,最初设于曹操的相府中,后来直接负责皇宫的贴身宿卫,在禁军中的地位水涨船高节节攀升。虽然只有三千人,却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装备最为精良。

况且,魏国历代,能掌管武卫营或当上武卫将军的,非皇帝亲信和曹氏近亲莫属。

而取代郭氏兄弟掌管武卫营的,是曹爽的三弟,曹训。

明面儿上看,郭氏兄弟的权力由一个营扩至五个营,实际上空有虚名。几个营都是些花架子,兵将加在一起也不过几百人,比起实力,远逊于其原先掌管的武卫营。

近些年,中领军与其统辖的“新五营”一道,权势日重,威重京城。至于原先的“老五营”,渐渐沦为了宫里的闲职摆设。

与永宁宫的郭太后一样,似是渐成了魏宫深处的一个华丽的古董陈设。

先帝撒手人寰之时,留下她们孤儿寡母。儿子还并非亲生。

在这宫里,没个盟友靠山可不行,孰敌孰友,又该如何立足?

她可得好好思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