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琉璃溪灯(1 / 2)

作品:《论灵脉的养气功夫

转眼之间,就到了年末。

现在的小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夜晚灯火通明,贯穿整个镇子,宛若一块反射着月光的通透琉璃,就算神都,也不能一年到头如此奢侈。

全镇供暖的地龙刚刚建好,再也不必计较这个严寒的冬日,地龙古来有之,但能抢在初雪之前建好,足以让大家欢喜把歌唱。

第一场雪下来了,初雪。

浇过冻水的冬小麦迎着雪花微微摇曳,郁郁葱葱,夜色之下,拉远石距,柏溪镇犹如黑夜中的明珠一般,熠熠生辉。

琉璃五色子,如今得了一个雅名,琉璃溪灯,带个“溪”字,一是因为那些忙起来的闲人,觉得这灯以后可以做为咱柏溪镇商行的招牌啊,没个雅名怎么行?为此还跑了好几趟琉璃坊,让匠人们开动脑筋,用好点的料子,多设计几种漂亮的琉璃溪灯。

二是因为,当明灯亮起时,灵光和灵气在琉璃中穿行,外人瞧,不免有种琉璃似水,在其间流动的错觉,也算是灯如其名。

终于画完圈圈的茗芙,也饶有兴趣的参与进来。

女子心细,既然知道这些高档品,以后要卖给城里的富豪乡绅,甚至一些修家可能也会图漂亮买些去,茗芙便多了几分心思,不光让手下的人送样品给三家人和教书匠们试用,还要求他们定期汇报感想。

茗芙其实也略通道家符箓一道,算是半个道家人,所以她在好几间屋子里准备法阵,或抽取,或汇聚灵气——这是在试验琉璃溪灯在不同灵气环境下的亮度!

最后得出结论,琉璃溪灯在灵气普遍较为充沛的南方好使,但是到了北方……怕是明光还不如火折子。

将这个情况报告后,后来在石右的建议下,琉璃坊又推出了一种新的灯型——环形五色子。

最初,不管是石右准备的琉璃五色子,唐包包串起来的那个手串,都不是首尾相接的,灵气不断从金符点进来,从土符点出去,形成一个小小的,微不可见的灵气气旋。

而环形五色子收尾相接,从土符点出去的灵气,不会发散,而是继续顺着下一个金符点继续流通,是以环环相扣,生生不息。

一旦开启,符环中的灵气越转越多,光芒自然也会越来越亮,直到达到符环承载灵气的极限,再以四叶草水石(除了原本的三颗,多了一颗近半杂质水石,用来关灯的)控制灵气流通,亮度也就可以控制了。

说起来,其实这符环用料在修家看来,算得上是粗劣,也承载不了多少灵气,光芒能如此耀眼夺目,多半是依赖琉璃的聚光和散射。

自从有了环状结构之后,北地灵气稀薄,这不要紧,打开琉璃溪灯后,多花个十几秒聚集灵气,灯也就亮堂了,至于灵气稀薄到连灯都点不了……茗芙管事这边的建议是,赶快退出此地呢,免得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身处灵气稀薄之地……灵气环境倒是无所谓,短时间内不会有异样,而是灵气浓厚的地方,自然有其浓厚的道理,或福地,或灵脉,或聚宝,而灵气过于稀薄的地方,则也有其稀薄的道理,这背后往往有大险。

修真者能不能应付这个不晓得,但普通人只能看老天爷的。

是以,这个缺点,其实根本不算是缺点,反而还能当做示警之用。

至于若是行商途中,处于黑域边缘,碰上了比较暴躁的灵气,那也不打紧,最多就是光芒不稳,有些一闪一闪的,明暗不定,至于如果闪得比较厉害,闪到眼晕,茗芙管事这边的建议还是,亲您还是快点退出这片地方比较好……

显然而易见,黑域周边的灵气,诡异到琉璃溪灯都变成了闪光灯了,你们还不走,原地扎营,这是一种何等佛系的随缘等死心态?

但,具体是琉璃多暗才算是比较危险,闪的频率多快才到必须即刻跑路,茗芙虽然寻得各方的帮助,但是却迟迟未能有个定数。

直到这个时候,茗芙管事才略有所悟——清羽门纵然有千般万般不好,但有一点,这些修家始终坚持,那不让域内妖兽凶兽横行,常年将这些凶险抵挡在外,千年不停,未有一日懈怠。

从北方而来的云游先生,没少说那北方灵气稀薄,故而修家稀少,难以护得一方周全,妖兽屠城时有发生,而南方,虽然时不时就有某个地方因为被修家过度剥削而荒芜的传闻,但……几乎未有妖兽屠城、屠村的传闻。

不过,感慨归感慨,望着已经积累了一层雪花的小麦田,茗芙管事记录完一组数据,收起阵法,忍不住又叹息一声——护得再好又如何呢,还不是处处民不聊生,还不如北地,虽然可能会死,但也有众多生路存在。

茗芙收起心思,准备先去吃个饭,然后去云机院“上课”。

上课,听石右讲课,讲那些有灵根的人,灵根再差,靠感悟个几年,总能明白的道理。

这事儿,她没必要去学,觉得其实不学也罢,因为总能悟明白,最多就是可能在某些地方有点理解错误,或者懵懂,不能像石右那般,说得条理清晰,人人皆可学就是了。

——在之前,是这样的想的。

但是当课程步入这些灵根很烂的能人异士难以企及的范围时……所有人脸色都变了。

他们想不明白、悟不出来的道理,居然可以用纸笔算出来!

可以推导,可以猜测,可以论证!

能人异士们,脑筋其实本来就比常人要好得多,单是记忆力这一块,就能甩开常人一大截,过目不忘是基本功。

是以《天理凡说》上很多继承人,从年轻算到入土都没个答案的难题,数学猜测和法理推演,居然还真算出了几个。

但算出几个之后,这雄赳赳气昂昂,觉得总算扳回一城的能人异士,很快便撞上了铁板。

《天理凡说》此书内容经由百代人的手传到今天,从得到某个玄皇的祝福那一刻起,页数就是无穷无尽,记录的未解难题犹如天上繁星。

本来嘛,这些难题其实还因时过变迁,因各种不可抗力遗失了一些,但珂芋承认其是一本好书后,缺失的页数就回来了……各种角度新奇,闻所未闻的难题,也回来了。

一开始他们能势如破竹,这再正常不过了,毕竟,最初开始撰写这本书的人,学问怎么可能比得过千年后的这些能人异士?

他们提出的问题,其实不少都在后边都有了答案,这也是为啥部分纸张不见了。

珂芋承认之后,因为没有整理,这些失去的难题又回来了,而石右刚拿到这本书时日也不长,大体上只是理解总纲,前半部分的理论——这是整本书的精华所在,每当总结出定理,总会记录在案,推倒一般都放在后边。

书籍发生了变化,石右当然知道,不过,当发现都是前辈熬心苦算的课题,顺势稍微改了改,就拿出来让这些不以为然的能人异士算。

少年心思十分单纯,他是想让这些人知道,《天理凡说》上的一字一句,皆是前辈们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能保存到今天,历任主人都经历了很多,正所谓,算题,从出生到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