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临高启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一十九节 电池和计时(2 / 3)

作品:《临高启明

成品出来之后,钟利时搞了一个短路火花放电试验来验证这个电池是能够工作的。他从蓄电池的两个电极上分别接出两根胶皮铜线,然后戴上防触电保护手套,再把两根铜线慢慢接近,接触。一丝非常细小,肉眼很难辨别的电火花在两根铜线相接的瞬间闪了一下,这个火花很小,必须仔细观察才难发现的。

接着他又用万用表测量了电池,输出电压稳定在2伏特上――丹涅尔电池完全成功。钟博士立刻给这种电池命名为“钟氏一号电池”,之所以叫一号,是因为后面他还打算继续窃取后人的成果――比如可充电的铅酸蓄电池。

钟氏一号电池还有一定的改进余地。随后他用从技术资料上看来的信息,自己加工制造了硫酸锌溶液,用来取代电池里的稀硫酸,这种做法据说能够延长电池里的锌棒的使用寿命。他又让机械厂制作了一个试制品,准备两个电池同时使用,看看这种说法是否有效。

钟博士集中精神搞电池、有线电的研究之后,临高只好继续沿用传统鸣放汽笛的方式了。计时工作过去穿越集团并未加以重视,只是简单的沿用从另一个时空带来的北京时间。

穿越之前,穿越者除了少数特殊用途的地方之外,已经把自己的计时器换成了机械式,还携带了大量的机械式手表作为储备。所有的公私计时器统一使用的是以丰城轮上的航海钟显示的格林尼治时间校准计算出来的北京时间。

为了给土著和穿越者进行公共报时,每天的6点、12点、18点、24点在百仞城和博铺的火力发电所四次鸣响汽笛。百仞城和博铺港内由临高有线广播电台进行每小时定点报时。

现在他们认识到,这一时间体系再继续沿用是已经毫无必要,首先临高和北京并不在同一个时区,其次在未来穿越集团的政治版图上,偏处北方,自然环境欠佳,又不靠海的北京城并不享有任何特殊地位――有些极端分子已经提议穿越大业在中国一旦成功之后就将其改称“幽州”。

王洛宾主持的研究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若干次的探讨之后认为,他们可以在临高启用当地时间,也就是东七区的时间。

“说真得,我没看出来从东八区换成东七区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实际意义。除了满足某些人莫明其妙的嗜好之外。”马千瞩对这种心理大于实际意义的因素而进行的改变很不理解。

“反正也谈不上坏处。”王洛宾说,“起码计时要更精确一些,毕竟差了一个小时――说来还有人要用临高时间代替格林尼治时间呢。”

“别,千万被搞了。这一改,一大堆的技术资料不都得修改,太麻烦了。”文徳嗣对这个提议也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