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从军阀混战到走向光明--琉璃般的民国时代(2)(2 / 2)

作品:《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

但由于东北军、西北军在“剿共”过程中,屡遭惨败,使得其将领感到“剿共”是没有出路的,再加上我军积极开展对东北军、西北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使东北军和西北军逐渐认识到一致抗日的重要性,提出联共抗日的要求。

蒋介石无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不顾东北军、西北军广大官兵日益高涨的抗日情绪,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逼迫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将军,西北军首领杨虎城将军参加“围剿”红军,并于1936年10月亲自飞抵西安督战,带着一团卫队住在临潼华清池。

张学良、杨虎城一再向蒋介石进谏,劝其放弃“剿共”计划,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恳切要求派东北军和西北军开赴抗日前线,收复被日本侵占的国土,但均被申斥、拒绝。

当时,西安群众得悉蒋介石住在临潼华清池,就举行反内战的游行示威,向临潼进发,将到灞桥时天已大黑。

张学良用电话告诉蒋介石,希望蒋好好接待。

蒋介石不但不听,反而下达了格杀令。

就这样,张学良、杨虎城决定实行兵谏,用武力逼蒋抗日。

事变前,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早已把捉蒋的事情布置好了。

东北军负责临潼捉蒋,西北军负责解除城内省会公安局和宪兵第二团等蒋系力量的武装,扣押在西郊飞机场的蒋方飞机,拘留住在西京招待所的蒋方军政人员及解除北门火车站过往的蒋方军队的武装。

12月12日凌晨五点钟,在东北军方面,由白凤祥、刘桂五率领的捉蒋队伍同蒋介石的卫队在临潼展开了激战。

当他们突破两道路线,进入蒋介石的卧室时,却发现蒋介石不在了。

但蒋介石的衣服、帽子、皮包都在,假牙还泡在水杯里,被窝还有温热,蒋介石的座车也在。

张学良判断蒋介石不会跑很远,于是组织队伍搜捕,终于在华清池后山的一个破窑洞里捉到了蒋介石。

第二天,天色渐明的时候,宣传车上街散发传单,传单上印的是张学良、杨虎城的通电,其中提出八项主张,主要是要求团结一致抗日。

蒋介石被抓住以后,东北军、西北军的许多将领都主张严厉处置蒋介石,张学良等就此事同中共中央商量。

此时,南京的国民政府得到张、杨的通电震动很大,宋美龄等竭力主张设法救蒋。

而亲日派何应钦内心是不希望蒋介石生还的,主张大军讨伐,用以激怒西安军界,置蒋介石于死地,这样,他就可以取而代之。

他立即调动军队向西安进攻,并派出飞机对西安进行轰炸,企图把蒋介石炸死。

从表面看他好像是为营救蒋介石,其实他的诡计早被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看破。

难怪12月14日宋美龄派外国顾问端纳送给蒋介石的信中,有“南京方面戏中有戏”一语,这是在指何应钦借事变的机会在搞阴谋。

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来到了西安。

他们向张学良、杨虎城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和平谈判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12月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12月25日,释放蒋介石。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亲日派扩大中国的内战的阴谋,推动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延续10年之久的内战暂时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1935年1月初,长征的红军强渡乌江,把国民党的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城。

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老城子尹路80号二号楼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博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张闻天,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何克全)。

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也参加了会议。

出席会议的还有《红星报》主编、中央军委秘书长的邓小平,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和他的翻译伍修权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博古主持,并首先由他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

他检讨了军事指挥上的一些错误,但主要还是强调反“围剿”失败的客观原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错误领导进行辩护。

周恩来就军事领导问题作了副报告,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主动承担了责任。

周恩来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张闻天作了反对“左”倾军事路线错误的报告,即反报告。

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系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指出博古、李德在军事领导上犯了进攻上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保守主义和转移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他还详细地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术战略问题和此后在军事上应该采取的方针。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通过了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会议对中央和军委领导成员进行了改组,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遵义会议解决了最为紧迫的军事路线问题,改组了中共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它的最大的意义是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全党的领导核心实际上已是毛泽东了。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得以保存下来。

从此以后,红军转败为胜,转危为安,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并且最后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哪次事变是日军侵华的开始?

“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侵略者在1937年7月7日向中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开始。

为了摆脱1937年新爆发的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决定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他们妄图依仗其经济和军事的优势,在三个月时间内灭亡中国。

从1937年5月开始,日寇便频繁在北平(今北京)丰台的卢沟桥一带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晚上19时30分,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事先没有通知中国当地驻军的情况下,到卢沟桥中国兵营的龙王庙一带进行军事演习。

凌晨时分,日军借口演习时,听到宛平城发出枪声,纷乱中失踪了一名士兵,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这一无理要求被中国驻军拒绝。

遭到拒绝后,日军便向宛平中国守军发起攻击,并炮轰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还击。

这就是“七·七”事变。

这次事变,既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全国性抗战的起点。

“七·七”事变立即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抵抗日军的侵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

全国各界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支援抗战。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一方面表示要抗战,一方面又在“局部解决”与和谈阴谋的诱惑下,幻想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

但是,随着形势的日益严重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7月17日,蒋介石被迫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抗战。

蒋介石在谈话中表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蒋介石还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他又强调:“因为我们是弱国,所以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艰苦抗战。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第二天,中共通电全国,表示愿意在蒋介石领导下为国效命。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联名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愿改名为国民革命军,为抗日前驱,在蒋介石领导下,与敌决一死战。

8月19日,蒋介石正式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改编后设总指挥部,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

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公布改编命令,后按抗日序列,将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

8月25日,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任弼时、邓小平为政治部正、副主任。

下辖115、120、129三个师。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罗荣桓;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关向应;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治部主任张浩。

7月中旬,博古、叶剑英继续同南京谈判,内容涉及国共合作宣言,南方游击队、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等问题,取得了一些一致意见:一是南京方面同意八路军开赴山西、河北抗日前线;二是同意中共南方各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以叶挺为新四军军长;三是同意中共在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办事处,同意中共在南京办《新华日报》,在国统区出版《群众》杂志;四是对国共合作宣言内容,双方都有所妥协。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在庐山就国共合作宣言发表谈话。

《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开发表和蒋介石的庐山谈话,表明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和愿意同红军合作抗日的意向,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实现。

哪次战役是八路军抗日战争中的第一次大捷?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

9月23日,第115师派出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以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之日军。

24日夜,又以3个团的兵力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等待来犯之敌。

25日7时许,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八路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乱了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这时,我军战士勇猛地冲向公路,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

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

在当时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的形势下,八路军首战告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淞沪会战的战果如何?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中国军队奋起还击。

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军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

中国军队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介石(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下设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中央军(总司令张治中、朱绍良)、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先后调集总计兵力约70余师的部队,奋勇迎战。

战争一开始,我军采取进攻态势,猛烈攻击日军在沪据点,压迫敌军滞于黄浦江左岸狭隘地区,予敌重创。

8月下旬,日军大批援军在吴淞、川沙登陆,我军布宝山、月浦、罗店、浏河等地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

至9月17日,中国军队退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双草墩一线,坚持防御。

直至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的金公亭、金山嘴等地登陆,中国军队被迫于11月9日开始从上海周围撤退。

至12日,上海除租界“孤岛”外,全部沦陷。

在历时3个月的淞沪抗战中,中国广大官兵在上海人民和全国同胞的支持下,冒着敌人现代化装备和陆、海、空军联合作战的猛烈炮火,前赴后继,奋力拚搏。

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胜的战略意图,迫使日军在华北战场上转攻为守,在青岛地区暂停军事行动,打乱了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的全盘部署,粉碎了他们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台儿庄大捷的战果如何?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台儿庄会战和血战台儿庄。

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巨大胜利。

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消灭了日寇大量有生力量。

同时,也有数万华夏英雄儿女为国捐躯。

战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孙连仲、张自忠、仵德厚、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名将火线指挥。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咽喉,是徐州的门户,也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日军夺取山东要地后,增加兵力,追击中国军队。

日军第10师团由北自南展开进攻,第5师团由东北方向从临沂向峄县(今峄城)进攻配合作战。

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0万人,伤亡失踪数万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南京大屠杀有多少中国人遇害?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进入南京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

日寇以“搜索中国逃散官兵”为名,冲入市民房舍大肆烧杀抢掠,见到青壮年男子当场就开枪射杀,对于战场上俘虏的中国官兵,或者集体枪杀,或者挖坑集体活埋。

18日夜间,在谷寿夫的指挥下,日寇将被囚禁在幕府山的军民57418人以铅丝捆绑,驱逐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射杀,一些倒卧血泊中尚能挣扎的中国军民,都被乱刀戳死,全部尸骨被浇上煤油焚化。

还有无数尸体被抛进长江……

据统计,南京大屠杀中,被集体枪杀和活埋的中国军民达19万多人,零散被杀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有15万多具,中国军民遇害人数近40万人。

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和死亡人数巨大,为现代战争中所仅见,充分暴露了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本质。

就连一个德国人在给法西斯德国政府的报告中,也说日军简直是“兽类的集团”。

谁组建了美国“飞虎队”?

1937年4月1日,刚刚退休的美国空军中校陈纳德应宋美龄邀请来华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顾问。

陈纳德是美国空军中一位热衷于飞行事业并在空战战术上有创新的军官,年轻时担任过战斗机的中队长。

1938年冬,陈纳德募集欧洲、美国和拉丁美洲的志愿飞行员,组成“国际航空中队”,协助中国抗战。

1941年8月1日,美国空军志愿航空队以中国政府中央航空工业公司的名义在缅甸成立,由陈纳德指挥,下辖3个飞行中队。

经训练后于次年12月投入战斗,主要担任云南境内的空防和协助中国赴缅远征军作战,因战绩显赫得到“飞虎队”誉称。

整个抗战期间,共击落、击伤日机两千余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作出积极贡献。

“飞虎队”代表着美国人民的正义精神,尤其是“飞虎队”队员是在美国尚未参战的情况下志愿来华参加抗战的,更显可贵。

百团大战为什么会震惊中外?

百团大战是在抗日战争的中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日伪军主动发起的大规模的突袭战。

百团大战震惊中外,影响深远,是抗日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各部共击毙击伤日伪军25800人,俘获日军18688人,收复县城50座。

百团大战的胜利成果是抗战以来最令人振奋的。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给朱德、彭德怀发电,表示“深表钦佩”,说:“贵部发动百团大战,不惟予日寇致命之打击,且予友军以精神上之鼓舞。”

蒋介石来电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

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给了侵华日军以有力打击,增强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狼牙山五壮士是怎么牺牲的?

1941年9月24日,日军3500多人带领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合围狼牙山。

狼牙山上有地方党政机关和周围村庄里的群众共三四万人,而我军主力只有一个团,以一个团的兵力,掩护数万群众突围,这是摆在团长邱蔚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邱蔚向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请示,杨成武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掩护群众转移,以小部分兵力引开敌人,其余部队掩护群众突围。

邱蔚把掩护的任务交给了7连2排6班,马宝玉与其他4名战士凭险据守,打退了敌人的4次冲击,毙敌90多人。

敌军指挥官气急败坏,调来大炮猛轰,顿时,山上浓烟滚滚、碎石乱飞。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我军主力转移的方向,更好地完成掩护任务,马宝玉决定将敌人引上山,他们边打边撤,利用险要地形,杀伤了一批又一批的敌人。

下午,5人爬到峰顶,敌人也尾随而至,穷追不舍。

已经无路可撤了,5壮士把枪砸坏,扔向深深的悬崖下,一步步纵身跳下悬崖!

让我们永远记住5位壮士的名字吧!他们是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学义,其中,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当场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崖边的松树挡住,被当地居民救起。

伤愈后,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

精兵简政是什么政策?

精兵简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克服抗日根据地的物质困难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

1941年11月6日,开明绅士李鼎铭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首次提出精兵简政。

同年12月,中共中央向各抗日根据地发出了精兵简政和发展经济等问题的指示。

精兵,即提高部队的质量,增强战斗力;所有脱产的武装部队不能超过居民数的2%,并大力发展不脱产的民兵。

简政,即紧缩合并行政机构;健全工作制度,按各人的特长适当调整;政府机关、民众团体脱产人员不超过居民总数的1%。

陕甘宁边区最先响应,各抗日根据地积极执行。

精兵简政执行后,加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克服了机关重叠、人浮于事等现象,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大生产运动是如何开展的?

1941年,王震率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

当时,南泥湾荒无人烟,杂草从生,狼虫出没其中。

战士们克服种种困难,用树枝、野草搭起简陋的帐棚,时常露宿于荒野之中;没有食物,以山菜、野草充饥;没有工具,就用木棒、石片自己制造。

战士们发扬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当年开荒11200多亩,收获粮食1200余石。

在工业战线上,毛泽东掀起了学习赵占魁的运动。

赵占魁,山西定襄县人,1939年7月入农具厂当工人,不久因工作突出当了翻砂股股长,他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勤俭节约、一丝不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解放日报》于1942年9月11日报导了他的先进事迹。

毛泽东抓住这个典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赵占魁运动”,以推动边区的工业生产。

“赵占魁运动”从1942年至1947年,持续7年之久。

这次运动中,许多工人提高了觉悟,形成尊重先进、争当先进的大好局面,解放区的工业生产直线上升,解决了解放区民用和军用物资缺乏的问题,打破了日军的封锁。

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已实现粮食自给有余;同时,工业、商业都有长足的发展。

边区军民开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与此同时,其他解放区的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到了“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目标。

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人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共计755名,代表全国121万党员。

毛主席主持了这次大会,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代表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接着,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5月14日至15日,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刘少奇在报告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党章的特点。

新党章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由幼年走向成熟。

周恩来、陈毅、博古、康生、陈云等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做了专题发言。

大会于6月9日至10日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随后,在6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的七届一中全会上,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粥时、彭德怀等13人为政治局委员,毛泽东为中央主席。

至此,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结束。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指明了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

抗日战争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从1943年起,中国由战略守势逐渐转为战略攻势,取得了对日战争的陆上主动权。

美国自中途岛海战以来也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日本在军事上陷于被动的地位。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向盟军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结束。

在太平洋战场上,6月23日,美军攻占冲绳。

在中国内陆,中国军队在桂林方面发起追击战。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第一枚原子弹,并声明,使用原子弹是为了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迅速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

8月8日,苏联召见日本驻苏大使,通告苏联参加《波茨坦公告》,并宣布对日作战。

与此同时,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强大攻势;美国亦于9日向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弹;朝鲜人民军和越南人民军也转入了总反攻。

日本侵略者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不得不于8月10日召开御前会议,会议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当日,日本政府通过瑞士和瑞典两个中立国向中、美、英、苏四国发出“乞降照会”。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以广播的形式下达了《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哪里举行谈判?

1945年,日本投降时,在我国大陆地区已经形成了两块大的政治势力,即解放区根据地和国统区。

它们各有自己的政党、军队和行政体系。

所以,外敌击退了,国家仍分立着,中国何去何从问题一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祈盼和平的人士都为祖国捏把汗,呼吁国共双方重开和谈。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

蒋介石在电报中说:“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同时积极谋划发动内战的蒋介石估计毛泽东不肯去。

但是,毛泽东雄才大略,有勇有谋,收到邀请电便立即复电,慨然应允。

同时,他发表了《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于8月28日抵达重庆。

随行人员有周恩来、王若飞、美国大使赫尔利等。

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做了多次商谈,他代表中共提出了八项原则性意见,与蒋介石针锋相对地争取中共的权利。

蒋介石与毛泽东签订了《双十协定》。

蒋介石在谈判桌上以“解放区的问题政府不能再迁就,否则就不成其为国家”为由,要求中共放弃枪杆子和政权。

同时他派出阎锡山的十二个师,向上党地区进攻,企图迫使毛泽东妥协,没成想他的这支精锐部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民间交往。

8月30日下午,毛泽东由周恩来陪同来到特园(民主人士鲜英的住所),和张澜、鲜英倾吐心曲,共商国是。

张澜郑重地说:“蒋介石这是在摆鸿门宴!”

毛泽东风趣地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演,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出是非,这场戏也就有价值了!”

随后,毛泽东详细解释了中共力争和平民主团结的政治主张,得到两位民主人士的一致称赞。

重庆谈判,毛泽东原来只想呆一两周,可蒋介石迟迟不在协定上签字,毛泽东便呆了43天。

1945年8月,《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感觉他已准备好了,就撒毁协议,向国民党各战区将领下达了“剿匪”密令。

台湾于战后何时重回祖国怀抱?

1945年8月29日,国民政府决定由陈仪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警备司令,主持接受当地日军万人的投降。

9月4日,国民政府公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

10月2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司令部前进指挥所在台北成立,处理日军集中及受降事宜。

17日至22日,中国陆军第七十军、第六十二军分别在基隆港和高雄港登陆。

1945年10月25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今中山堂)进行。

日本原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向台湾受降主官陈仪递呈投降书,然后,陈仪发布广播演说,宣布“从今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

这种具有特别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报给中国全体同胞及世界周知”。

至此,日本侵略者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正式结束。

这块饱受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的国土终于获得了宁静,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人民解放军何时开始战略大反攻?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度,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大量国民党的生力军,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改变了战略,以重兵进攻陕北、山东两解放区。

为了摆脱不利局面,毛泽东在5月4日和5月8日两次急电刘伯承、邓小平,要求他们尽快结束豫北反攻,转入休整,争取在6月份跨过黄河,转入外线作战,以吸引蒋介石在陕北及山东的兵力回撤。

6月30日,刘邓大军乘夜色强渡黄河,蒋介石精心构筑的河防工事顷刻瓦解。

蒋介石曾对部下们宣称“花园口以下的半条黄河,可以抵得上40万大军!”

刘邓大军过河后,蒋介石接到顾祝同的电报,恼羞成怒,他原以为刘邓军会驰援陕北,可万万没想到刘邓会孤军杀过黄河天险,进入鲁西南作战,于是调了豫北的3个师由王敬文率领拦截刘邓。

蒋介石并未抽调陕北和山东的兵力回援。

渡河后,虎将杨勇率一纵队穷追猛打,乘胜包围了重镇郓城。

通过炮火配合,一夜攻下了郓城,全歼敌55师师部及两个整旅,开创了我军一个纵队单独一次歼敌一个师部两个整旅的光辉战例。

虽然郓城已被我军攻克,但王敬文仍率军拼命往郓城赶,摆出了一条50公里长的长蛇阵,这正中刘伯承的下怀,他指挥部队大胆穿插,切断敌第70师、第32师、第66师的联系,将敌第32师和第70师合围于六营集,第66师围困于羊山集。

经过紧张激烈的战斗,全歼敌3个整编师,共50000人。

其后刘邓乘胜追歼残敌,整个鲁西南战役,歼敌4个整编师师部,9个半旅60000余人,顺利揭开了我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蒋介石见强攻不成,便又打起了黄河的主意。

他的第一步计划是先派飞机炸毁黄河大堤,吓唬刘邓大军撤往黄河以北,若不成功,再采取第二步行动,引黄河水进入废黄河,将刘邓大军困死在鲁西南地区。

形势险恶,8月7日夜,刘邓先斩后奏,不等中央回电就率领大军出发了,兵分三路向大别山疾进。

8月9日,毛泽东复电刘邓:“决心完全正确。”

此时,蒋介石上了刘邓北渡假象的当,从山东战场调来的8个整编师企图合围北渡的刘邓大军。

而刘邓大军早已越过了陇海路,蒋介石则大呼上当,一面抽调军队,并下令将刘伯承匪部围歼于黄泛区内。

黄泛区是蒋介石在1938年6月为了迟滞日军的西进,不顾数千万人民的死活,炸开黄河花园口,造成黄水泛滥的数万平方公里的沼泽地。

为了争取胜利,刘邓命令部队轻装前进,一夜的急行军,刘邓大军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重重困难胜利通过了黄泛区。

18日,大军进抵沙河;23日,进抵淮河,渡过了汝河,敌军在蒋介石“杀头”令的督促下,拼命堵截;后面由8个整编师组成的追击大军,从各个方向向刘邓大军紧紧逼来。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情况万分危急。

“狭路相逢勇者胜!”

刘邓大军全体将士高喊着口号,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陆续到达了大别山区,突出了蒋介石的合围圈。

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忧心若焚的毛泽东展开了紧锁的双眉。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如一把钢刀直插蒋介石“国统区”的心脏,直逼武汉和南京,吸引了陕北、山东的蒋军回援,为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作出了重大贡献,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8月22日,陈庚、谢富治率晋冀豫野战军,在晋南豫北交界处渡过黄河,攻入豫西。

9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以8个纵队直穿鲁西南进入豫皖苏大平原,三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于12月底在豫南逐平、西平地胜利会师。

哪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全国的基础?

到1948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人民武装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解放军达到280余万人,解放区也在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在土地改革的推动下得到恢复发展,铁路、矿山、工业也有相当规模。

大好的形势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起的济南战役,在粟裕等人的指挥下,取得胜利,从而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战略大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为解放全国创造了决定性条件。

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时,东北战场形势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大决战十分有利,国民党只有50余万人,被分割包围在长春、锦州、沈阳三个孤立地区。

在遭到连续打击下,国民党官兵士气低落,厌战畏战情绪明显。

鉴于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抓住时机,以主力南下,攻取锦州,将国民党军队关在东北,就地歼灭。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

部队首先围攻锦州,同时阻击由锦西、葫芦岛和沈阳方向救援锦州之敌,并继续围困长春之敌。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守敌。

锦州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长春守敌无心恋战,17日,曾泽生率部起义;18日,郑洞国也率部投降,长春因而获得解放。

10月26日,东北野战军将从沈阳来支援锦州的国民党军队包围在辽西厉家窝棚地区,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到28日,这支由美式机械化装备的部队全军覆没。

11月1日,东北野战军向沈阳发起进攻,在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沈阳守敌纷纷投降。

第二天,沈阳解放,营口、新民、辽阳、抚顺等地也被解放。

至此,辽沈战役结束,这次大战共歼敌47万多人,俘虏廖耀湘等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海州、南达安徽淮河、西迄河南商丘、北至山东临城(今薛城)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又一次大决战。

决战的中心徐州,是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的北部门户,蒋介石称,徐州决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之最大关键”,因此,他投入80万兵力,由刘峙、杜聿明指挥。

为了有效打击敌人,中共中央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参战,共约60万人,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指挥。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了淮海战役,这次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1月6日到22日,在徐州的东新安镇、碾庄圩地区,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属3个半师万余人大起义,领导徐东新安镇兵团的黄自韬自杀。

第二阶级从11月23日到12月15日,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同时歼灭从徐州西逃突围的孙元良兵团,黄维被俘。

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

从1949年1月6日到10日,华东野战军全歼杜聿明集团,俘虏杜聿明,击毙邱清泉。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共歼灭国民党机械化兵团5个,击退了从南京方面来援的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歼敌万人,使国民党反动派失去大兵团作战能力,基本上解放了华东、中原地区,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蒋介石因此被迫下野。

平津战役

取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胜利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乘势与国民党军队在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展开了平津大决战。

为了稳住平津傅作义集团,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星夜隐蔽入关,与华北野战军的两个兵团及地方部队并肩作战,抓住华北敌人。

1948年12月5日,平津战役开始。

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以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东北和华北野战军所部100余万人的对敌作战工作。

平津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傅作义集团围而不打、隔而不围。

到1948年12月21日,解放军完成了对新保安、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等军的分割包围。

第二个阶段是对被围之敌各个歼灭。

12月22日,解放军向新保安发起进攻,全歼守敌第35军。

23日,收复张家口,歼敌万人。

接着,东北野战军一部与华北野战军第二、第三兵团严密包围北平,并集中兵力围攻天津。

1949年1月14日,天津解放。

16日,塘沽解放。

一时间,北平20余万守敌完全陷入绝境。

第三阶段是和平解放北平。

在解放军的努力争取、平津地下党和傅作义亲友积极工作下,傅作义于1949年1月21日公告全国,宣布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守军接受和平改编。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

这次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震动世界。

在近5个月的连续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18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总体上消灭了敌军主力,给蒋家王朝以毁灭性打击,而且为进军江南,解放南京、上海以至全国创造了决定性条件。

什么是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

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1949年6月2日结束。

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

中国共产党因何在西柏坡开会?

在全国革命即将胜利之际,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有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

毛主席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

报告指出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报告对革命胜利后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做了估计,号召全党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会议还作出了不祝寿、不送礼、不以领导人名字命名地名、企业等防止对个人歌功颂德等项重要规定。

这次会议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并决定了相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和实现革命的转化作好了充分准备,奠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根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