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国两晋南北朝(3)(2 / 3)

作品:《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

平定了盖吴的起义之后,拓跋焘回到长安,看到长安佛寺中藏有兵器,还有造酒的工具,佛寺的内部还收藏着大量的财物,甚至关着许多年轻的妇女。

拓跋焘十分震怒,他说:“和尚不是修行、做善事,不吃荤腥、不结婚吗?

这佛寺中要刀枪干什么?

造酒干什么?

有女人干什么?”

拓跋焘的大臣崔浩建议:“佛教坑民,造佛像浪费钱财,应该把佛像毁掉,禁止人民信佛、出家当和尚!”

公元446年,太武帝拓跋焘下令:“把天下所有的佛寺全部捣毁,把所有的佛经、佛像全部烧掉,把僧民全部杀光,永远禁绝佛教的流传。”

拓跋焘的禁佛运动,在当时起了很好的效果,可是他死后,北魏的皇帝和王公大臣们仍然照样信佛,再一次掀起信佛、崇佛的运动。

为何圆周率又被称为“祖率”?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过注释,又编写过一本《缀术》。

他最杰出的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

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和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

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人们把圆周率称为“祖率”。

云冈石窟是怎样建成的?

位于北魏故都平城(今大同)附近的云冈石窟是北魏皇室修功德、做佛事的场所,开凿于公元453年。

负责监造石窟的是名僧昙曜,文成帝即位不久,就把昙曜请到皇宫,尊称他为法师,请他负责云岗石窟的营建工程。

昙曜经过精心筹划,叫工匠先开凿了一个七丈多宽、六丈来深的大佛洞,然后在洞口筑了四层高的大楼阁,楼阁中心雕刻了一尊五丈多高的巨型佛像。

佛像的脚有一丈四尺长,脚的中指长七尺,比一个普通的人还要大。

大佛的脸上和脚上都嵌有黑石。

这些黑石是按照文成帝身上黑痣部位镶嵌的。

昙曜造这样一个大佛,是为了说明文成帝是佛的化身,把皇帝的统治地位加以神化。

按照昙曜的设计,在大佛的周围,工匠们又雕刻了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佛像。

这些佛像一个比一个矮,紧紧地围绕着大佛,是群臣的象征。

另外,还配有许多更矮小的人像,象征民众和奴隶。

洞顶上刻着姿态不同、凌空飞舞的仙女,把大佛衬托得更加雄伟庄严。

昙曜总共开凿了五个石窟,被人称为“昙曜五窟”。

宋文帝元嘉北伐战况如何?

公元422年,北魏乘刘裕刚死,攻取滑台、虎牢、洛阳三镇及周围一些郡县,把统治势力扩张到黄河以南。

从此,该地区成为双方争夺的目标。

公元430年,宋文帝向北魏提出归还被占领土的要求,被北魏太武帝严辞拒绝。

于是,宋文帝派兵5万北伐。

魏军主动撤出所占土地,宋军占领所失三镇。

但是,由于洛阳无城可守,又无粮食,最后宋军又不得不弃城而走,魏军乘胜再夺虎牢、滑台,宋军损失惨重。

经过元嘉之治的休养生息,刘宋国力增强。

公元450年,魏太武帝率10万大军南下,围攻悬瓠(在今河南)。

文帝正式下诏北伐,命宁朔将军王玄谟等各率部进攻北魏,以太尉刘义恭驻彭城(今江苏徐州)指挥全局。

不久,王玄谟进围滑台,但久攻不下。

北魏太武帝号称领军百万赶来解围。

王玄谟仓皇逃走,死者万人,丢弃的武器、辎重如山。

年底,魏太武帝引军南下,宋将皆弃城邑,望风奔溃,魏军直抵长江北岸的瓜步(今江苏六合),声言渡江。

后来双方激战30多天,魏军因难于突破宋军防线而退兵。

北退途经盱眙时,魏军猛攻了近一个月,最后损失惨重撤回北方。

盱眙之战是宋军唯一大获全胜的战役,但这场战争不仅给南北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而且成为北强南弱的转折点。

中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什么?

北魏时期,出现了一部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的农学专著《齐民要术》,它的作者名叫贾思勰。

贾思勰是益都(今山东青州)人,从小一边读书,一边跟着父亲务农,学习了大量农业科技。

后来,贾思勰在北魏朝廷任官。

当时政局相对稳定,生产得到发展。

贾思勰不辞辛苦地深入民间,向农牧民学习,了解农业生产知识。

贾思勰利用各种与农民接触的机会,或自己观察,或虚心请教,不断丰富自己在农业方面的学问。

他想,如果能把自己掌握的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工具、经验编撰成书,向全国推广,不就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吗?

于是,他毅然辞官回乡,一边观察、收集信息,一边撰写农书,终于用十数年的心血写成了他的传世著作《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一部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杰出著作,全书共分10卷、92篇、11万字,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农业百科全书。

拓跋宏为何要迁都洛阳?

公元490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亲自执掌朝政大权。

拓跋宏在祖母的教育下,念了不少书,对汉族文化有较深的了解。

他认识到,鲜卑人要想在中原站稳脚跟,就必须抛弃民族偏见,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当时北魏的都城在平城,这里气候恶劣,地理位置上也太偏北,不利于北魏统治中原地区,更不利于向南发展,统一中国。

拓跋宏决定迁都洛阳。

迁都洛阳是件大事,关系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切身利益。

守旧派贵族留恋旧都的田地财产和奢侈的生活,害怕迁都会改变生活方式,强烈反对。

为了迁都,拓跋宏定下了一条妙计。

公元493年的秋天,拓跋宏率领步兵、骑兵30万,宣称南下征伐齐朝。

队伍到达洛阳,正是秋雨绵绵的季节,跟随的文武大臣们对太武帝拓跋焘南征刘宋战败逃回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他们害怕这次出征的结果又跟过去一样,劳民伤财,毫无所获。

正当大臣们忧心忡忡的时候,拓跋宏突然下令立刻向南进发。

文武大臣们见拓跋宏真的要南进,一齐跪下,俯首在地,请求停止南进。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王爷代表大家向拓跋宏诉说了南进的危害,拓跋宏见目的即将达到,便说:“我们这次南征,兴师动众,无论成败,决不能空手而归。

既然你们不愿打仗,那就得听我的话,把国都从平城迁到这儿来。

等将来有机会再灭亡南朝,统一全国。”

大臣们一听,喜出望外,齐声说:“只要陛下停止南进,我们一定赞成迁都。”

一时间,停止南进的消息传遍全军,大家都高呼“万岁”。

迁都洛阳的事,就这样被孝文帝轻易搞定了。

龙门石窟是怎样建成的?

龙门石窟分布在龙门山东西两岸的崖壁上,共有佛像97306尊,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

后来的东魏、北齐时期,继续开了不少的石窟。

一直到唐代,又总共凿了几千个佛龛。

最大的石窟是古阳洞和宾阳洞,宾阳洞又分为北、中、南三个大窟。

这些大大小小的佛像,造型优美,呈现出千姿百态。

有的雍容大方,有的慈祥和蔼,有的眉目凝神,有的面带微笑。

宾阳中洞那尊主要佛像,清癯的脸上含着微笑,仿佛想要人和他亲近。

龙门石窟的佛像和云岗石窟的佛像在造型上有所不同。

云岗石窟的佛像,一般都显得气势磅礴,姿态雄健,凛然可畏。

这种佛像造型上的变化,反映了北魏统治力量从强到弱的变化。

宾阳中洞洞口内壁两侧,有两幅大型浮雕,表现魏孝文帝和皇后礼拜佛祖的场面,叫“帝后礼佛图”,刻得异常精美。

古阳洞左边的洞壁上,有一个房屋形状的佛龛,它反映出北魏时期房屋建筑的特点。

佛座前的一头石狮子,显得威武雄壮,肌肉强韧,野性毕露,表现了北朝石刻艺术粗犷的风格。

在龙门的许多石窟里,还刻有大量的文字,说明立佛像的原因,无非都是些迷信的道理。

然而这些文字的字体,都苍劲挺拔、端庄凝重,是珍贵的书法艺术遗产。

后来有人把它们拓下来,编辑成碑帖,题名《龙门十二品》,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

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了哪些改革?

孝文帝把国都迁到洛阳以后,决定进一步改革旧的风俗习惯。

有一次,他跟大臣们一起议论朝政。

他说:“你们看是移风易俗好,还是因循守旧好?”

咸阳王拓跋禧说:“当然是移风易俗好。”

孝文帝说:“那么我要宣布改革,大家可不能违背。”

接着,孝文帝就宣布几条法令,开始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内迁者原有的生活习俗,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文化。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易鲜卑服装为汉服。

公元495年,孝文帝在光极堂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这是易鲜卑官服为汉官服的具体执行措施。

第二,规定官员在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并称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为“正音”。

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30岁以上的鲜卑官吏,在朝廷上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在朝廷上则要立即改说汉语。

如有故意说鲜卑语者,降爵罢官。

第三,迁往洛阳的鲜卑人,要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第四,改鲜卑贵族原有的姓氏为汉姓,并定门第等级。

所改之汉姓,以音近于原鲜卑姓者为准。

如拓跋氏为首姓,改姓元氏,是最高的门第等级;另丘穆陵氏改姓穆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贺赖氏改姓贺氏,独孤氏改姓刘氏,贺楼氏改姓楼氏,勿忸于氏改为于氏,纥奚氏改姓嵇氏,尉迟氏改姓尉氏。

这八姓贵族的社会地位,相等同于北方最高门第崔、卢、郑、王四姓。

其他等级稍低一些的鲜卑贵族姓氏亦改为汉姓,其等第与汉族一般士族相当。

此外,孝文帝还积极鼓励鲜卑的皇族和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藉以建立政治联姻,加强汉族与鲜卑族的民族融合。

少林寺经历过怎样的变迁?

少林寺始建于公元495年。

当时,天竺僧人佛陀到达中国,擅长禅法,得到北魏孝文帝礼遇,并且在公元495年为他敕造寺庙于少皇山中,供给衣食。

因寺处于少皇山茂密丛林中,所以名为少林寺。

公元527年,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中传授佛法。

传说他曾于寺内面壁九年,后传法给慧可。

此后,少林禅法师承不绝,传播海内外。

达摩长期打坐修炼,为活动筋骨,创造了后世广为流传的少林拳法。

公元574年,武帝禁佛,寺宇被毁坏,大象年间重建,改名为陟岵寺。

隋代又恢复旧名,日渐发展为北方一大禅寺。

花木兰为何被称为女中豪杰?

花木兰是北魏人,她上有年老的父母,下有幼小的弟妹,一家五口人过着小康生活。

花木兰没上过学,跟着父亲学习写字、读书,平日在家织布、做饭、洗衣、喂猪,样样都做得又快又好。

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

一天,花木兰正在家里织布,突然,衙门里的差役送来征兵的军贴,要征花木兰的父亲去当兵。

父亲已经年过半百,怎能去从军打仗?

花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

怎么办?

花木兰想:要是有个人能代替父亲去从军,那该多好啊。

谁能代替父亲呢?

看来只有自己。

可是女子怎么能从军呢?

招兵的怎么会收留一个女孩子呢?

她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女扮男装。

花木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

父母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同意了。

于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拜别父母、弟妹,上路从军去了。

行军作战十分艰苦。

战士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的勇敢粗犷,有的机灵细心。

花木兰害怕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看穿,处处都倍加小心。

白天行军,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花木兰紧紧跟上,从不掉队;夜晚宿营,她和衣而卧,从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冲杀在前,从不懦弱。

从军12年,花木兰参加过许多次战斗,立下了不少战功。

同伴见了她,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赞扬她是个有志气有本领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队伍凯旋归来。

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根据功劳大小给予赏赐,有的升了官,有的得到了珍宝财物。

花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愿意要财物,她希望得到一匹能够远行的骆驼,好让她赶快回到家乡。

皇帝满足了花木兰的要求,并且指派她的同伴护送她回家。

花木兰将要胜利归来的消息传到她的家乡,她的父母听说了,非常欢喜,老两口急忙互相搀扶着,赶到城外去迎接;妹妹听说了,立即梳妆打扮,烧好开水沏好茶;弟弟听说了,赶紧磨快了刀,杀猪宰羊,准备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

花木兰回到自己房里,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贴上花黄(古代妇女的装饰品),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

同伴们见花木兰一身女装,都万分惊奇,没想到自己的战友竟是一位巾帼英雄,他们不约而同地说:“我们跟木兰同行十二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中豪杰啊!”

后废帝刘昱死在谁的手上?

南朝刘宋政权自刘裕后,一代不如一代,皇位传到后废帝刘昱时,刘昱整日出游,途中遇到稍不顺眼的人即任意屠杀。

阮佃夫与直閤将军申伯宗等相谋,欲乘刘昱出游时,逮捕并废除他,改立安成王刘准。

事机泄露,刘昱下令将阮佃夫等全部诛灭。

此时,萧道成极有威名,刘昱几欲下手。

萧道成忧惧,暗中与袁粲、褚渊等商议废除刘昱、改立他人,袁、褚二人皆不愿支持。

萧道成的功曹纪僧真却向他建议说:“今朝廷猖狂,人不自保;天下之望,不在袁、褚,明公岂得坐受夷灭!存亡之机,仰希熟虑。”

萧道成遂下定了自己起兵的决心。

萧道成的族弟镇军长史萧顺之等均建议他利用刘昱喜欢出游的弱点,谋划成功之策,这样既容易成功,又可避免万一失败全族被灭的大祸。

萧道成遂采取宫廷政变的手段。

为此,萧道成秘密勾结越骑校尉王敬则,皇帝的左右侍卫杨玉夫、杨万年、陈奉伯等25人,时刻寻找可以动手的机会。

一次,刘昱又出游酒醉后,宿于仁寿殿。

王敬则、杨玉夫、杨万年等乘刘昱熟睡之机,以皇帝的防身刀割下他的人头。

由陈奉伯将人头送至萧道成府中,萧道成即刻进入皇宫,以太后的诏令,拥立安成王刘准即位,这便是史称的宋顺帝。

萧道成建齐后进行了哪些改革?

萧道成,字绍白,南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

公元479年,萧道成威逼宋顺帝下诏禅位。

四月二十一日,到了临朝的时间,宋顺帝却不肯出来。

太后十分恐慌,亲自率宦官在佛盖之下找到宋顺帝,强迫宋顺帝行禅让礼,并把他迁到东邸。

宋司空兼太保褚渊奉玺绶率百官劝萧道成登位。

二十三日,萧道成即皇帝位,国号齐,史称南齐或萧齐,改元建元,是为齐太祖高皇帝。

即位后,萧道成改革宋以来的暴政,提倡节俭。

他在位期间,注意减免逋租宿欠,限制诸王营建私邸。

公元479年,萧道成为了进一步提倡节俭,下令禁止募部曲。

萧道成在位4年间,还引进了一项重大措施,就是整顿户籍。

公元482年,萧道成病死,庙号高宗。

为什么说萧宝卷荒唐无度?

齐明帝萧鸾在位只有5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即位,这就是无能的东昏侯。

萧宝卷喜欢毫无节制地游玩,出游随心所欲,既无定时,也无定所。

每次出行前都由士兵开道,把路边老百姓赶走。

他还经常在凌晨时分出游,居民只要一听到鼓声就马上跑开,甚至往往连穿衣服鞋子的时间都没有。

一次,萧宝卷发现一位妇女因临产而没有及时躲藏,竟下令剖开妇女的腹部看看是男孩还是女孩。

还有一次,一个老和尚因患病不能行走,躲在草丛里,被萧宝卷发现,命令左右人用箭射,老和尚身中数箭,悲惨死去。

萧宝卷对文武大臣随意杀戮,他即位时萧鸾安排的六位辅佐朝政的顾命大臣都被他杀死。

他恣意挥霍钱财,为讨美人潘贵妃的喜欢,他让人用黄金凿成莲花形状粘在地面,让潘贵妃在上面行走,说:“这是步步生莲花!”

他把阅武堂改为芳乐苑,在苑中建造店铺,与宫女、侍从打扮成商贩模样做生意,他卖肉,潘贵妃卖酒。

一味玩乐的萧宝卷不关心政事,尚书台的奏章案卷,一个月或数十天才能批回,有时还弄丢了;有的侍从官竟然用奏章案卷包裹鱼肉带回家。

萧宝卷治国无术,却很残忍,使得大臣不得不铤而走险,杀掉了昏君萧宝卷。

这样,即位仅3年,这位荒唐皇帝便了结了一生。

萧衍为什么要废和帝建梁?

萧衍,字叔达,齐高帝萧道成族人,其父萧顺之曾助族兄萧道成创齐,官至领军将军、丹阳府尹。

萧衍博览群书,有文武之才干,曾被齐竟陵王萧子良召入西邸,与沈约、谢朓等合称“西邸八友”。

萧衍后因助齐明帝杀齐武帝诸子,飞黄腾达。

齐明帝死前,任命他为持节都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司、司州的随郡诸军事、雍州刺史。

雍州自宋文帝、孝武帝从荆州独立后,力量骤增,而且因其地与北魏交界,当地北来流民在与北魏争战及镇压当地蛮族的活动中,形成一股精锐武装,其势力和影响超过了晋以来的上游重镇荆州。

于是,萧衍开始密谋更大权力。

他召集张弘策、吕僧珍、长史王茂、别驾柳庆远、功曹吉士瞻等心腹,商定奉南康王萧宝融为帝(是为和帝),发兵顺汉水东下,讨伐东昏侯。

雍州大军始发,四方纷纷响应。

同时,荆州大军沿江东下,湘州刺史杨公则也率军入江直取郢州。

公元501年,雍、荆、湘三州大军在江汉合流处会师,分别急攻郢、骑、汉口、鲁山、偃月、西阳、武昌诸城。

这时,东昏侯所派骁骑将军薛元嗣已率军与郢州刺史张冲会合,共守郢城。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黄鹤楼下死尸堆积如山,郢城内外臭气冲天。

三月,郢州刺史张冲突然病死,薛元嗣独守郢城,渐感难支。

不久,联军大破建康新派的增援部队。

七月,薛元嗣投降。

周围诸城也相继投降。

和帝任命萧衍为征东将军。

萧衍率联军东下,直指江州。

江州刺史陈伯之在萧衍的要挟下投降。

九月,萧衍率军到达建康西面的新林。

徐勉携萧宏、萧秀、萧恢及萧昺潜至新林迎接联军,萧衍见诸弟无恙,心中大悦,宣布对建康展开全面进攻。

建康一战,又比攻郢城激烈许多。

建康兵员不足,东昏侯出囚徒配军。

冠军将军王珍国勇猛异常,率部浴血顽抗,不几天,秦淮河积尸如山,西城成了一片废墟。

十月,建康周围的京口、广陵、瓜步、破墩、琅邪、新亭、东府诸城相继被联军攻占,建康成了一座孤城,对联军已经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这时,东昏侯封传说中的神人蒋子文为灵帝,迎神像于后堂,派巫师日夜祈福。

自以为有神人保佑,万事不须担心,依旧昼寝夜游,通宵作乐。

听到宫外战鼓敲响,便披着大红袍,搂着妃嫔,登景阳楼观战,指东道西,以为笑乐。

将士想要封赏,后宫藏钱无数,他却一毛不拔。

大臣纷纷投奔联军,将士个个牢骚满腹。

宠臣茹法珍、梅虫儿却向东昏侯建议:“大臣将士不尽全力,使长围不解,都应该处死。”

于是人心思乱。

十二月,王珍国密遣亲信献明镜于萧衍,表示其心可照;萧衍还报以断金,用《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之意,表示愿意合作。

王珍国遂与卫尉张稷商量政变计划。

张稷曾与萧衍同救雍州,对萧衍早有好感,一口答应。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王、张率兵潜入宫中,杀死东昏侯,取下首级,由文武百官署名送给萧衍。

建康换上了和帝萧宝融的旗帜。

公元502年,萧衍进位相国,总掌朝政。

不久,他以宣德太后之名颁布禅让诏书,废掉和帝,称帝建梁,史称梁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