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好口才代表一种实力(1)(2 / 4)
作品:《说话不要太老实》这位上司误以为部下在叫苦,于是说了一大通要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客套话,还有20世纪50年代的人们如何艰苦奋斗的“故事”,结果那位部下气得七窍生烟,当即愤然离去。
其实这位部下只是顺便反映一下情况,让领导知道他工作得辛苦,希望肯定和承认他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那位上司能体察其意,说些得体的安慰话,表示一下作为领导者对部下辛苦工作的关心和肯定,那位部下不但不会愤然离去,而且有可能更加卖力地工作。
由此可见,了解说话者的意图是何等重要。
(2)揣摩语言
同样的话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要尽力揣摩这些话的隐含意义。
在这个瞬息多变的世界里,同一词语在48岁的父母和16岁的儿子眼里有区别,在50岁的老师和11岁的学生眼中同样有差异。
如果沟通双方没有以同一方式理解,那么同一词语会呈现出不同含义。
有一天,一个妇女开着车到城里去,突然,有一只轮胎漏气了。
她停下车来,虽然她可以自己换轮胎,可是她希望有人停下来帮助她,因为她穿得漂漂亮亮的要赶赴一场宴会。
不久,一个年轻人停下车,并走过来问:“车胎漏气了吗?”
假如这个妇女听到的仅仅是这“语言文字”的内容,她可能会生气起来,说出类似下面的话:“笨蛋!任何人一看都知道是车胎漏气了!”
如果她这样回答的话,势必会激怒那个热心帮忙的年轻人,而必须自己动手换车胎了。
然而,她很聪明地体会到年轻人话里的意思是:“我知道你有麻烦,我能帮助你吗?”
于是,她得到了年轻人的帮助,避免了自己换车胎的苦恼。
如果因为某些理由我们不能体会出他人话里的意思,而仅听到所表现的内容,对这个信息就会产生误解。
(3)倾听非语言暗示
手势、腿部动作、声调、眼神、面部表情是一些非语言信息,它们是信息传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仔细观察、倾听和谨慎评价你面前的这种信息。
用眼睛去“听”(也就是说,观察非语言信息)有时跟用耳朵听同样重要。
尽管有大量阐述身体语言的书籍,但是要谨慎对待,可能有些作者已经告诉你“点头表示同意”,但并不是所有场合都是这样,你必须根据文化背景和个人风格来理解身体语言和其他非语言沟通。
要理解副语言,它包括语音、语调、停顿和沉默等。
副语言揭示了说话者已说的话语和未说出的情感之间的不一致。
任何一种副语言都可以加强或削弱口头信息。
如果你对它们保持警觉的话,那么它们将有助于你有效地倾听。
(4)体味言外之意
在许多情况下,当你专注地倾听时,从说话者的话中听出他不想说出的东西则相对简单。
这样将有助于继续沟通或者结束这一循环。
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世界著名谈判家的邻居是一位医生,在一次台风过后,医生的房子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医生希望能从保险公司多获得一些赔偿,但他觉得自己没有这种能力,于是想找这位谈判家给自己想办法。
经过商议后,谈判家答应帮忙,并问医生:“你希望能得到多少赔偿呢?”
医生回答说:“我希望通过你的帮助,保险公司能赔偿我500美元。”
谈判家点点头,然后又问道:“那么请你老实告诉我,这场台风究竟使你损失了多少钱?”
医生回答道:“我的房子实际损失在500美元以上。”
几个小时以后,保险公司的理赔调查员见到了谈判家,并对他说:“我知道,像您这样的专家,对于大数目的谈判是具有权威性的。
但这次你恐怕无法发挥才能了,因为根据现场的调查情况,我们不可能赔得太多。
请问,如果我们只赔300美元,你觉得可以吗?”
谈判家沉思了一下,然后对调查员说:“你的顾客受到这么大的损失,你居然还有心思开玩笑?
任何人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
双方沉默了一会儿,调查员打破了僵局:“好吧,你别把刚才的价钱放在心上,不过我们最多也就能赔400美元了。”
谈判家严肃地回答说:“看一看毁坏的现场,你就会知道这点钱是多么可怜,绝对不可能!”
“好吧,好吧,500美元总该行了吧?”
“小伙子,别随便说出结果,我们再一起去看看现场吧。”
在谈判家的一再坚持下,这一桩房屋理赔谈判,最终竟不可思议地以1500美元的赔偿费了结,这简直太出乎医生的意料了。
聪明而富有经验的谈判家从理赔员说话时的口气里,发现了隐含在对方谈话中的重要信息,找到了突破口。
理赔调查员一开口就说:“如果我们只赔你300美元,你觉得怎样?”
注意,关键就在于这个极易被忽视的“只”字上,它表现出了理赔调查员自己也觉得这个数目太小,不好意思张口。
因此,他第一次所出的价格只是一种试探,绝不是最后的出价,在第一次出价后一定还有第二次,乃至第三次。
在作出了这种判断后,谈判家在和调查员谈判过程中牢牢地控制住了局面,不轻易松口,最后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果。
(5)有耐心地听
为了正确地倾听说话者表达的内容,你必须认识自己对所讨论的主题的倾向。
你并不需要改变你自己的观点,但是你要能衡量并了解别人的观点。
听众经常只是听到开始几句话就马上得出同意、友好、敌对或无关紧要的结论。
相反,我们应该倾听信息,评价说话者的观点,然后在作出判断之前想想是否符合事实并小心分析,不要急于得出结论或放弃自己的想法,只需以开阔的胸怀去自由地倾听。
·细节里隐藏着真实的情况
日本作家大久光曾经提出一个有趣的比喻:“协调关系是糖,对立关系是盐。
单单是糖太过甜腻,适度地加点盐,人际关系才会变得更协调。”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就犹如空气一般,谁也脱离不开这张巨网,但是,光靠广泛的交际,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必须用心了解谁才是值得你用心交往的对象,然后加糖加盐,让彼此的关系更紧密。
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其实仅仅从谈吐、遣词用字方面,就可以窥视对方的内心状况,明了自己应该如何应对。
因为,谈吐的方式会反映出一个人当时的心理状态,越是深入交谈,愈会暴露出他的本来面目。
因此,谈吐方式、遣词用字,无疑是探知一个人真正性格和心理状态的重要依据。
当话题进行至核心部分时,说话的速度、口气,就是我们探知对方深层心理意识的关键。
当然,说话的声调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点。
巧妙地分析对方谈话的口气、速度、声调,探究对方的内心正在想些什么,这是创造和谐的要点。
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说话语言。
有的人说话粗俗下流,有的人说话谦恭有礼、有条不紊,有的人说话内容丰富真实,当然也有的人一派胡言,或内容空洞、不知所云。
总之,人说话的时候,能反映出他究竟拥有什么内涵。
高贵优雅、气度非凡的人说话温和流畅,表示他们常用文雅的应酬用语。
然而,这类人应分为两种,一种人是表里如一,一种人是口是心非。
后者很多是外表高尚而内心丑恶的人,他们不愿被对方察觉自己极力掩饰着的目的,所以才使用文雅的口气说话。
相反的,谈吐粗俗的人显得比较单纯。
这种类型的人,无论对上司或部下,对同性或异性,都不改其谈吐方式,喜欢就喜欢到底,讨厌也讨厌到底。
此外,在初次见面的情况下,这种人的好恶表现也相当明显,不是表现得很不耐烦,就是亲热若多年挚友。
除此之外,说话说到伤心处,往往就哭哭啼啼、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人,说明他的依赖性非常强烈。
这种人尽管平常表现得和蔼可亲,善于交际奉承,但实际上非常自私、任性,大多属于不受欢迎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