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顺境中折腾出“大买卖”(2 / 4)

作品:《超值金版-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

在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丁磊的个人财富达到76亿元。

很多人都惊叹于32岁的他居然拥有了如此庞大的财富,其实丁磊的成功只是源于自身远大的志向和进取心。

人的潜力开发是无穷无尽的,拥有远大的志向无疑是激发潜能的最佳方法。

丁磊正是这样做的,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

而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人还在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地混日子呢?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不断地付出行动和努力,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它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是走向成功还是沦为平庸。

现实生活中,“野心”这个词通常被人们当作贬义词。

其实它就有两层意思:图谋和打算。

说起来,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对未来有打算,并且时刻在谋划自己的人生吗?

对生意人来说,有野心其实是一件好事。

当然,那些胸无大志、小富即安的人,自然就看不惯别人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折腾。

不过,戴尔·卡耐基说:“你可以不想成功,但是你的生活不会因此变得轻松;但如果你有了巨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你的生活一定就会变得轻松!”

也许,你已经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打拼多年了,发现自己的生活除了郁闷就是无聊,事业一直未见起色,拿着那么一点工资,回家还总是挨老婆的骂。

你说自己已经习惯了、麻木了,别人的成功你眼巴巴看着,有点羡慕还有点嫉妒,但是你却不想改变……

那么,为什么不去改变呢?

因为你没有目标、没有野心。

你需要一股强大的精神驱动力,找回自己的目标,抛弃那些“苟活之乐”,改变平庸且每况愈下的局面!野心就是进取心,它是成就大事的先决条件。

如果你把手中的箭对准月亮,也许就会射中老鹰;如果你把箭对准老鹰,也许就会射中兔子;但如果你把箭对准兔子,就只能一辈子捉兔子,甚至到头来连兔子也捉不到,沦落到守株待兔的绝境。

因此,你需要一开始就瞄准月亮,只有强烈的野心,才能帮助你有所斩获,从而获得财富的青睐。

1926年,东京大学法律系毕业的大村文年,进入“三菱矿业”做了一名小职员。

在公司为新人举行的欢迎会上,大村文年对一位跟他同时进公司的同事说:“看着吧,我将来一定会成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这番豪言壮语并非“自大”,大村文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在强大野心的驱使下,他一步一步谋划自己的“总经理之路”,凭借超人的坚忍与惊人的毅力,大村文年以出色的业绩超过众多资深的干部与同事,在毫无派系的背景之下,终于在35年后当上“三菱矿业”的总经理。

就三菱财阀的历史而言,不到60岁就成为直系公司的总经理,真算是史无前例。

这件事震动了日本工商业,业内人士纷纷对这位“野心成真”的年轻人表示佩服。

1949年,美国一位年仅24岁的年轻人,同样自信地走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应聘会计。

人事主管告诉他,目前只有一个财务空缺,但是那个职位非常辛苦,一个新手可能很难应付过来。

年轻人听完后毫不在乎地说:“这根本不算什么,它是我未来工作的一部分。

通用汽车公司,会了解到我足以胜任所有职位的超人能力的!”

人事主管在雇用这位年轻人后,对他的秘书说:“这小子可不简单,我可能刚刚雇用了一个通用汽车公司未来的董事长!”

这位人事主管看人是比较准确的,他说对了。

这个年轻人就是从1981年开始担任通用汽车董事长的罗杰·史密斯。

罗杰·史密斯在通用公司的第一位朋友韦斯特回忆说:“合作一个月后,罗杰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他就是要成为通用的总裁!”

目标的鞭策是一种高度的自我激励手段,它提醒你永远要朝着伟大的目标迈进。

强烈的成功愿望,有时候其实比任何成功秘诀都重要。

可能你目前只是个新手,地位比较卑微,环顾四周你会觉得谁都比你有优势,一个个胜券在握的样子。

对此你大可不必泄气,有时候你的优势是潜在的,只要你的企图心足够强大,你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发掘那个潜在的优势。

做生意、搞企业也是如此,决不能满足现状,要有更大的目标和动力。

一个创业者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结果会是:开一间小店,做了五十年还会是一个小店,与其说是创业,不如说是维持生计;创办一个小公司,混到十年就关门倒闭;开一个小厂,不到五年就成为废弃的厂房。

缺少远大目标,事业注定无法持续下去,短命的结果似乎将是注定的。

相反,有远大目标的企业,在经营中会创造“第二次高峰”、“第三次高峰”乃至更多次辉煌。

几十年后,小店会变成大百货商场,小工厂会变成大企业集团,小公司会变成巨无霸上市公司。

远大的志向会鞭策创业者自始至终不断努力,摒弃别人的冷嘲热讽,斗志昂扬地坚定必胜的信念,学习有用的新东西,不断地去调查、分析和研究市场和项目,不断地去挖掘和寻找创业资源,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和规模,这样一来账面上的数字也就能不断地增多再增多,成功将会成为一种习惯!

保持永不满足的进取心

耐克公司曾经拍摄过以体育明星为主角的一辑广告,广告中的著名体育明星,分别化身为“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两个“我”一边走一边针锋相对地对话。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两个刘翔之间的对话:

“昨天的刘翔”说:“我已经是奥运会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犯不着那么辛苦地训练,我要多休息一下!”

“今天的刘翔”反驳说:“我相信这还不是我的全部,我很年轻,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还能创造新的纪录。

你怕辛苦就干脆留在这儿吧,2008年北京,我自己一个人去!”

之后“今天的刘翔”继续训练,起跑线上一跃而出,屏幕上打出了一段宣传语:“告别,昨天的我!”

没错,告别昨天的辉煌,从零开始做出更大的成绩!想要事业有所突破,你必须先对过去的一切说再见,尤其是那些让你引以为荣的东西。

迈克尔·乔丹在职业生涯三夺总冠军之后,曾经远离篮球18个月,投身于棒球场上。

但是心底里对于篮球的喜爱,使他迫不及待地告诉全世界:“我回来了。”

此时的乔丹身材发福走样、球技变得生疏,身上的号码也由原来的“23号”变为“45号”,更糟糕的是,在乔丹复出后的首个赛季,他所率领的公牛队便惨败在魔术队手下,无缘总决赛。

人们对乔丹的批评甚嚣尘上,对他的期望降到了最低点。

不过这样一来,乔丹反而没有了心理包袱。

他在失败后信心十足、斗志百倍,因为他有了新的目标:创造曾经的辉煌,做回曾经更好的自己!之后的三年,乔丹率领公牛队再次续写了辉煌,不仅重新证明了自己,还实现了第二个“三连冠”的目标。

上学时,考完试以后你会兴冲冲地跑回家,拿着自我感觉良好的成绩单向父母邀功请赏。

本来你期望得到表扬,谁知道父亲冷漠地说“还好,比上一次有进步”,母亲更是挑剔地询问“班级的第一名考多少分呀?

年级组的第一名多少分呀?”

这个时候,你可能很郁闷地说:“我考进了全班前三名、全年级前十名,你们还要我怎样?

为什么总是拿我跟别人比?

我是我,人家是人家!”

自打我们一生下来,就要面对一个竞争的世界。

竞争无处不在,要想生存得好、发展得快、爬得更高,你就要多跟别人比较,特别与那些比你强的高手比。

五十年前的百米纪录是10秒,再看看今天鲍威尔的978秒,你会发现当时的世界冠军,今天连进入决赛的资格都没有--这就是比较得出的差距,哪怕只有不到01秒的区别。

正是由于比较,人类才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门槛,实现了“更快”的目标。

经过比较,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强,你与那些商界高手、业内霸主的差距也并非只是毫厘之间。

这样一来,你满脑子浮躁的想法就会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要比他更强”的心态,这种进取的心态会激励你做到更好、变得更强、不断追求卓越。

把握时机,切忌盲目做大

培根曾经说过:“机会老人总是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如果你第一下抓不住,就只能碰到它的秃头了。”

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你选择发展的时机不对,不仅会白白浪费宝贵的资源,还会在企业真正有实力发展的时候无能为力。

广东中山古镇有一家知名的灯具厂,打算在湖南地区寻找一家合作企业,作为其产品的区域总代理。

湖南许多有实力的厂商,纷纷瞄准了这次不错的商机,大家各显神通都想尽力拿到这个合作项目。

结果出人意料,这个项目竟然被一个刚入行的小公司拿下。

这家小公司虽然实力不强,但却拥有丰富的人脉关系,公司老板与广东灯具厂老板私交不错,最终他凭借感情加利益,争取到了这次合作机会。

不过,商场上说到底讲究的还是实力,没有金刚钻却硬揽瓷器活,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那家湖南小公司虽然拿下了项目,却没有能力应对市场的风险和压力,最终败下阵来。

灯具厂也因为选错合作伙伴,没有达到开拓新市场的预期目标,损失惨重。

多年以后,湖南小公司实力开始壮大,他们想要再度与灯具厂合作,重新取得湖南的总代理资格,但是因为有了上一次的教训,广州灯具厂再也不肯给该公司机会了。

虽然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但是湖南老板与灯具厂老板的私人关系还是因此受到了影响。

湖南老板事后也禁不住叹息:“如果当时我们不拿这个项目就好了,事情不会搞砸,朋友也不会得罪。”

取得地区经销总代理的资格,当然是一次不错的发展机遇。

但是对于湖南小公司当时的状况而言,它还不具备充分运用这一资源的能力,所以当它取得这一资源,最终还是难逃失败的结果。

而当它有能力来使用这种资源时,机遇老人却早已离开。

相对于那位湖南小老板,美国商人亚蒙更懂得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时机。

1875年初春的一个上午,亚蒙像往常一样,坐在餐桌边翻阅当天的报纸。

忽然,一则短消息跳入他的视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正流行家畜瘟疫。

亚蒙看完新闻之后,脑子飞速地旋转着:如果消息属实,这场瘟疫将很快蔓延到南加州和德州,这两大州是美国肉类生产的主要供应地,如果那里发生瘟疫,国内的肉价必定飞涨。

一想到这儿,亚蒙赶紧放下报纸,立即派人前往墨西哥实地调查。

瘟疫流行的消息很快得到确认,并在第一时间反馈给了亚蒙。

在得到可靠情报后,亚蒙认定了这是一次把自己事业做大的良机,立即着手调动资金,大量收购加州和德州的肉牛和生猪,并运往千里之外的东部饲养。

半个月后,瘟疫从墨西哥迅速扩散到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

为防止瘟疫进一步蔓延,美国政府严令禁止感染的几个州外运食品。

政府禁令一出台,整个北美肉制品市场供应几近瘫痪,肉类奇缺,价格暴涨。

亚蒙见时机已到,便把囤积的肉牛和生猪高价出售,短短三个月时间,净赚900万美元。

这就是把握时机,出手迅速的结果,生意由此迎来的大发展的契机。

一个企业发展可能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时机的选择,一旦把握不好时机盲目做大,结果只能是做无用功。

只有在正确的时间段发展,企业才能实现良性的业绩增长。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涨潮时刻,挺立潮头才能走向成功。

被日本人誉为“经营之神”的台湾人王永庆,是一位善于把握发展时机的成功商人,其商业生涯中的几次变向,充分展现了非凡的战略眼光。

王永庆最初是卖米起家的,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经济开始复苏,其中建筑业发展得最快。

王永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商机,抢先转向经营木材,结果获利颇丰。

随后经营木材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发激烈,王永庆看到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便毅然退出木材行业,重新进入下一个新领域投资。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急需发展的几大行业,有纺织、水泥和塑胶等工业。

当时台湾化学工业中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是何义,何义到国外考察一番后,认为台湾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他表示不愿对台湾的塑胶工业进行投资。

出人意料的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王永庆,却主动投资塑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