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六百六十章不可或缺之品(2 / 2)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可喜的是国内故宫也藏有一件,这种瓶子撇口,长颈,宽肩,长腹,浅圈足。

外壁施豇豆红釉,通体素净,仅于颈部饰数道凸弦纹,起弦之处因釉层较薄可见白胎。

内壁施透明釉,微泛绿色。

外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器外壁的铜红釉,是分几次吹釉然后高温烧成的。

由于釉中含有微量铜的成份,在烧成过程中会造成氧化而产生绿色的斑点,俗称苔点,掺杂在红釉色中相映成趣。

康熙朝创新的来服瓶中,以豇豆红釉为最佳。

此瓶釉色匀净典雅,只在口部呈现绿斑点点,惹人喜爱。

还有太白尊,大都会藏康熙“豇豆红”太白尊有22件。

其中5件截口,改制成水注,不排除是完整件,就是水注造型。

其他还有三种,像是镗锣洗。

大都会藏康熙“豇豆红”镗锣洗有7件,其中1件有大冲,一件釉表有开片。

镗锣洗器型外观小巧,釉色可人,有“润透霁砂釉,作绘始朱明”之美誉。

一般都被作为康熙帝桉头御用之物,民间难觅。

目前传世品,皆为赏赐及宫廷流出。

后晚清及民国,都曾大量彷制。

但无论造型和呈色,都无法与康熙原器相比。

大都会还藏有康熙“豇豆红”印泥盒有    18件。

印泥盒,亦称印奁,为盛放印泥的文房用品,多为扁圆形。

形制较小,有瓷、铜、玛瑙、玉等。

以瓷质为最佳,前人有“印色池,惟瓷器最宜”的说法。

最后是苹果尊,大都会藏“豇豆红”苹果尊非康熙本朝,而是19世纪的彷品。

苹果尊口沿内凹,圈足,鼓腹,由于形似苹果,所以叫苹果尊。

苹果尊是清代康熙年间经典型器之一,属于康熙窑创新的文房用具。

像是这样的彷品,在国外的各大博物馆中更多。

稍微好一点的属于民窑系统,像是碗,大都会藏康熙“豇豆红”碗仅一只。

这只碗的底署“大清康熙年制”本朝款。

这种作品,应该在官窑系统之外。

但就收藏价值而论,却比“八大码”中的五式更为珍贵。

“豇豆红”碗存世量少,器型有小式墩碗、小式撇口碗、大式墩碗和大式撇口碗四式。

小式墩碗藏于大维德基金会,底署“大明宣德年制”寄托款。

大式墩碗亦十分罕见,目前已知的一件,底署“大清康熙年制”本朝款,展于“延薰秀色——康熙磁器与宫廷艺术珍品特展”。

所以越是好的东西,彷品就越多,特别是民国时期彷的作品,更加难以辨认。

当然,对于陈文哲这种高手来说,鉴定这些作品自然没有问题。

其中还是有一点小技巧的,而这是来自他的制瓷技术。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红釉瓷,关于它的真假鉴定,都有几个简单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