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钧汝不分(3 / 5)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从古至今的红釉类的轴层中,大都存在着稀疏而细小的“水银珠”现象。

但防制品的稍大较多,这是当前大家在做钧瓷鉴定时,需要多加注意的。

如果釉色、气泡都没问题,那么就要看制作工艺。

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

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

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

现代仿钧瓷器,有些是批量生产的,先采用某种材料作成模具,然后灌注成型。

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匀,份量较轻,修坯不精细。

特别是在器物的两侧,可以触摸到模具的接缝痕。

这是拙劣的一种作法,聪明的则在器物的内部,如瓶类的瓶体内,人们不易察觉的部位,人为地粘些其它物质(如水泥)以达到古钧瓷厚重的感觉。

或者在“注浆法”成型的器物内壁,故意做出轮指痕。

但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与真正“手拉坯”均匀的指痕不同。

仿造出的轮指痕,不仅粗糙,而且每一圈与每一圈的轮指痕,分布极不均匀。

最后就是看款识,宋代钧窑瓷器带款识的很少,主要以数字为主。

即在器物底部,刻一至十的数据。

数目字的确切用意是,即数目字越小,器物越大。

就是说刻“一”字是同类器物中最高或口径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