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 章节正文阅读

252、斡旋(2 / 2)

作品:《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但平日里偶尔听萧让、柴进他们讲讲史,也多少知道,古今大部分皇帝其实都是普通人,尧舜禹汤毕竟是凤毛麟角;只要用对了贤臣,自己不昏庸、不作死,就算得上史书里称赞的明君了。

杂七杂八把这想法跟她说了。潘小园当即目瞪口呆,回不过神来。心中默默计算,离民主议会制和换届选举制的普及,还有多久。

摇摇头,狠心给他泼冷水:“这个……以后也许有希望。但下来看……大约不会有人买你的帐。”

武松自然也明白,笑道:“也就是跟你说说。”

她心里一甜,食指往唇边一竖,“可千万别跟第二个人说。”

说服方貌就困难一点。方貌曾经把鲁大师算计到池塘里,她爱屋及乌,对这位三大王有点爱戴不起来。

但当此非常时刻,也只好硬着头皮去找他,顺带拉上金芝公主做后盾。

“三大王,当初和梁山的约定,可不包括我们拜方教主做皇帝。”

方貌不耐烦:“我晓得!”

“就算你们想推方教主登龙椅……”

“我晓得!”

“奴家不是这个意思。你想想,倘若方教主早早坐上大位,那可就是一连串的糟心事。首先他得立个太子吧?我听圣女说,她那几个哥哥可都不是吃素的……”

话说顺口了,赶紧改:“——当然是吃素的,但都不是省油的灯。倘若为这事弄出个兄弟阋墙,你们教内是不是还得分出派别来?是不是免不得互相算计?是不是有可能自相残杀?是不是会自伤元气?就算几位方大哥自己和睦相处,耐不住有些人权势熏心,最善挑拨离间不是?古有八王之乱、二曹夺嫡、玄武门之变,今有烛影斧声、九龙……总之,方教主登基之事不妨暂缓,他也不愿意看到他精心打下的江山,被一群别有用心之人肆意祸害不是?……”

论证的角度十分新颖大胆。明教内部的善男信女们哪敢出此言论。方貌当即愣住了,脸上肌肉微微抖动了一下。

方金芝在旁边点头,补一句:“阿叔,到时侬支持哪个?是大哥还是二哥,还是三哥,还是四哥……”

圣女年纪不大,思虑不少,其实比自己的父兄都稳重得多。自从自家阿爸开始走上反政府道路的时刻,心头隐忧就一直未消。她年龄尚轻,羽翼未足,但凡几个哥哥里谁看她不顺,那公主的名头也救不了她。

方貌被这两个小囡弄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更不知方金芝是开玩笑还是真试探,心中突然没来由发颤。

“圣女……现在不说这个……”

潘小园笑道:“你看,你们自己人也决不出个所以然。所以为了避免纷争,那个什么皇位,暂时不要也罢,是不是?”

跟这帮七窍玲珑的大哥大叔们整日打交道,潘小园觉得自己的口才逐日提高——当然,也不排除这些大哥大叔们看在武松的面子上,都让着她些个。

再轻声提醒一句:“况且皇位未必是最值钱的那个位置。三大王想想,你若是生在三国时期,是……是愿意当那个汉献帝呢,还是当曹操?”

方貌再抽一口气。以这小囡的叛逆程度,怎么平安活到这么大的!

殊不知,这满幽州城里的几万号人,不论出身背景,数她对“皇权”最无敬畏之心,这才能独辟蹊径,说出那些旁人想也不敢想的话。

方貌思索半晌,最后说:“做曹操。”

*

当然这些大逆不道的话,是万万不能对岳飞说的。潘小园见岳飞似是相信了自己的话,这才笑着站起来,门帘掀开,唤一句,武松和方貌早等在外面,立刻进来。

潘小园觉得自己成了六方会谈的主持人,尽量保持气场,笑着给大伙都沏盏茶。

盈盈湖蓝袖口带着闺房气,任哪个不明真相的人看来,都觉得她大约只是个白矾楼里伺候人的。

熟料六只睛都留意着她那张檀口,等她发话呢。

“岳兄弟,造反这词儿太难听,咱们换一个——兵谏,好不好?咱们大伙忠字当头,不忍看到国家日渐堕落,于是决心杀进东京,以死相谏,倘若官家幡然醒悟,从此专心国事,启用良臣,大胆抗敌——那便是皆大欢喜;倘若官家依然把国家往死里赶,那……”

“兵谏”这个词,以前旁敲侧击,不是没跟岳飞提过。难道冥冥之中,已经料到了今日这番游说?

看了一岳飞神色。点头等她说。

“——那只好让他当汉献帝,找些明理仁德的人做曹操,把国家给救回来。这叫做“‘清君侧,靖国难’。都是大宋子民,不能睁睁的看着坏人把国家往火坑里推。”

岳飞神色淡淡的,琢磨她这句话。

“清君侧,靖国难”这个概念,来自两百多年后的平行明朝,是燕王朱棣自北平起兵,南下夺权时打出的旗号。然而此时用在此地,再恰当不过——联军这些豪杰,不也是驻扎燕山府,和朱棣同样的起点么?

“你跟我们去‘兵谏’。作为交换条件,梁山和明教依然拜赵家皇帝,谁也不许跟那个人抢坐位。”

武松和方貌对望一,欲言又止。当初跟她商量的时候,语气似乎没有这么归顺?

可听她这么一转述,似乎也挑不出毛病。

双双点头。武松说:“没错。谁坐皇帝位子我不管。但满朝文武可得去奸留忠,把国家好好的治一治,也免得百姓日日受苦。”

方貌十分狡猾地加一句:“对。我伲弗是醉心名利之人。等外敌退了,再谈别的。”

岳飞何尝听不出方貌的弦外之音。但也知道,两位造反派头子都已算是做出了相当的让步。

看潘小园一:“师姐,外面几万人马,都这么想?”

潘小园刚想说是,武松朝她使个色。

立刻明白了,赶紧打住。几万颗思想各异的脑袋,如何能夸这个海口。万一有人不服,背锅的是自己。

武松看一岳飞,仍然有点记恨他方才那次几近开战的调度,唇边浮起一个看不出欢愉的笑:“你先保证一下,你那一千多‘岳家军’,都得跟你一条心,莫要我们前脚出了帐子,后脚被你手下当叛党给围攻诛杀了。”

岳飞耳根慢慢红起来,“保证不会。”

总算磕磕绊绊达成了协议。大家互相看一,各自一笑。武松立刻提议:“击掌为誓,谁都不许反悔。”

这是江湖上的通用做法。然而潘小园却还不满足,严肃捧出一方白绸手帕,上面寥寥几个字,正是方才商定好的“清君侧靖国难”。

再笑着打开一盒胭脂:“空口无凭。”

几个男人互相看一。她倒是多心。不过下大家所做之事远远超越了江湖范畴,不得不增加一些世俗的考量。

于是三个手印按下去。潘小园找来小剪刀,帕子剪成三块,每块上都带着三人的一部分手印,交予三人分别收着。用最原始的法子杜绝“抵赖”的可能性。

接下来还得商量些细节。比如首先,要将这个妥协的结果传达至各军去,让他们领会精神,贯彻实施。

其实但凡有些见识的联军高层,对于“清君侧”的说法不难接受,也知道若是直接造反,很难得到各界支持;而最难说服的是基层士兵——不少人都是底层出身,头脑简单,除了“造反”和“做顺民”,看不到中间那大片灰色地带的存在。如果猛然听到什么“靖国难”,不免火冒三丈:说好的造反,说好的杀皇帝,说好的翻身做主,那边一不做二不休,怎能突然又“绥靖”了?

若是政府招募的正规军队,讲究的是对长官无条件的服从,闷头作战便是唯一职责。但土匪窝里这一帮桀骜不驯的大哥,字典里从来没有“服从”二字,“军法”对他们来说也只是个参考规章,必要时可以适当违反一下,大不了挨棍子;真到要紧时刻,只能靠“义气”、“良心”来把大家团结到一起。不把他们说得心服口服,没人会平白给组织卖命。

方貌提议:“派几个口齿伶俐之人负责。把事情解释清楚。大伙有什么问题时,游说解答。”

至于什么曹操和汉献帝的比喻,更是要翻译成目不识丁大老粗们能听懂的话。

武松表示同意,命令岳飞:“你手底下的人,你自己负责游说。”

又说:“我们梁山也应该派人。组成一个……嗯,小组……专门……”

潘小园轻声自言自语:“宣传。成立宣传部,负责……嗯,编歌谣、造口令,传达抗战革命方针。”

武松:“你说什么?”

她笑笑:“没什么。我瞎起的名儿。”

其他人倒觉得挺妥帖,笑道:“这名字挺好。亏你想得出来。”

武松还想起另一件事:“还有就是……联军兄弟,包括岳兄弟的兵,毕竟这个……思虑不太一致……平日里没少吵架。此去东京‘兵谏’,必须保证团结,绝对不能窝里斗。最好有个规章出来……”

潘小园轻轻一咳嗽,接话:“成立统战部。专人负责统一战线,团结各界力量。”

三人齐声道:“你说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所以啊,都是革命经验_(:зゝ∠)_

`

统一战线(简称统战):是一种由共产主义者(或其他)采用的政治斗争方式,指联合不同政治团体及社会各界的力量,为同一政治目的而共同奋斗,其基础理论由第三国际确立。通过统一战线,共产`党人得以联合不同的工农阶级,推翻敌对的资本主义势力。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大片土地沦失,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之际,1936年经过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敲黑板,以上都是重点,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