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单肾纽卡,无腰曼城,你拿冠军,我赢死神(3 / 5)

作品:《足球应该像我这样踢

而热贝尔,也果然给了纽卡一个下马威。

开场之后,他和拉希姆两个人相互接应,成功过掉了奇耶萨和里斯。

里斯能够防住拉希姆,但是却很难防住热贝尔。

现在的热贝尔,大概是一个加强版的里斯。

最后由拉希姆完成了一脚传中。

不过贡巴尼力压利马,成功解围。

曼城得到了一次角球机会。

莫雷拉罚出角球,彼德克再次击败了贡巴尼,获得了绝对制空权。

他的头球也一度让曼城接近扳平。

但横梁拯救了纽卡。

第五十三分钟,热贝尔再次和拉希姆联手。

在进攻端发挥惊艳的奇耶萨,在防守端虽然不吝奔跑,但能够起到的防守作用实在是太小了。

拉希姆过他都跟过着玩似的,就更不要说热贝尔了。

这一次,是热贝尔在里斯的干扰下完成了传中,但位置有些太靠前了。

阿梅鲁奇出击,成功抱住了足球。

这时场边响起了哨声。

纽卡作为领先的一方,率先调整。

“这就是纽卡的风格,他们从来都不惧怕未来,他们的调整总是很及时、很早。”

“事实上,他们大部分调整的效果也都是很好的,弗利克在临场指挥上明显有一手。”

“相比之下,古迪欧拉在调整方面一直被人诟病。他强在建队,强在对球队整体战术理念的打造,强在擅长把符合他战术要求的球员开发出来,扬长避短。”

“但他的临场调整,不仅缓慢迟钝,而且效果往往一般,甚至是起到负面效果。”

“所以人们都在说,弗利克的调整,让人觉得纽卡替补席上坐着的都是巨星。但真的让那些替补球员去首发,表现也就那样。”

“而古迪欧拉的调整,让人觉得替补上去的都是垃圾。但你让这些替补球员首发,他们其实也能踢出巨星级的表现。”

“这个问题,古迪欧拉执教巴萨的时候就有的,有人说这是因为他对自己战术过于执着。但在陆阳加盟巴萨的那个赛季,巴萨的换人调整明显增多,而且效果离奇的好。”

“考虑到唯一的变量就是陆阳,所以坊间传闻的陆阳在战术上很有造诣,且比较喜欢插手队内战术安排、人员调整看来并非虚言。”

“咦!不是换下的奇耶萨?而是换下了在进攻端核心作用突显的布里奇?纽卡的换人确定没问题吗?”

“贝肯汉姆上场,他去了右边,奇耶萨来到了左边。这是一个纽卡的常规换人。”

“贝肯汉姆很早就确立了边前卫的踢法,防守和位置感势必要比边锋球员强。换他来没错,但……我一直没搞懂纽卡为什么喜欢留奇耶萨,而不是留布里奇在场上。”

很多人都搞不懂这一点。

在过去的很多比赛中,都是布里奇下,奇耶萨上。

布里奇就是左路球员,贝肯汉姆这个右路球员对位换下奇耶萨才是正常情况。

但纽卡宁愿让奇耶萨改打左路,也不换下他。

为何?

有人认为这和奇耶萨的身份有关。

因为他是陆阳在意大利国家队的队友。

这是自己人照顾自己人。

但这种说法显然立不住脚,因为奇耶萨在国家队也是踢右路的,又不踢左路。

右路球员经常去左路踢,不一定就是好事,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

不是所有锋线球员都如同C罗一般变态,哪里都能玩得转。

罗贝里这个世界第一左边锋,在右路的威胁立刻就降档了。

鲁博格这个法国队第二左边锋,据说就是因为在国家队长期踢右路才影响了他更进一步。每次他从国家队返回俱乐部,状态都会起伏一段时间。

所以真实的原因其实是……伤病!

罗拉对纽卡队内所有球员都建有专门的数据库。

其中收集了这些球员几乎所有的过往数据和经历。

在罗拉的数据模型中,布里奇这个球员在七十分钟的比赛后,受伤概率会大大增加。

后来纽卡在布里奇伤病期间,专门为他做了一次超规格的身体检查。

确认了罗拉分析的正确性。

虽然很残酷,但布里奇的骨骼密度确实比正常足球运动员低一些。

人在体力不足时,会下意识的用骨骼来支撑全身重量,发力结构从肌肉变成骨头。

而布里奇体力不足时,骨折风险会大大提升。

这也是纽卡一直以来对他的使用都格外谨慎的原因。

真实情况布里奇自己也知道,他也正在积极配合罗拉的团队,试图解决或者说改善这个问题。

……

第五十七分钟,上场不久的贝克汉姆立刻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他在拉希姆持球突破的时候,直接把拉希姆挤出了界外。

拉希姆非常生气,但这是一个合理的身体对抗,贝肯汉姆这个新一代的大英帝星获得了这次对抗的胜利。

看台上的英格兰主帅的表情也被捕捉到。

他不断点头,不知道是对贝肯汉姆和里斯的防守满意,还是对拉希姆的速度满意。

左边路,中路,双方的对抗持续着,曼城没有明显的优势。

腰不足,面对强敌的时候力量就不足,哪怕你手再多,也打不痛人,这是无法改变的一点。

这段时间,曼城的传球成功率远低于他们平时。

索性以破坏机会为首的纽卡数据上同样不佳。

第七十二分钟,坎耶斯走中路前插。

曼城的球员配合坎耶斯,被串联到了一块儿,成功把足球从后场给到了前场。

但陆阳很快就贴上了坎耶斯。

这就导致持球后原本第一时间打算传给坎耶斯的莫雷拉没有了出球点。

莫雷拉只能自己突破,他过掉了国家队队友塔瓦雷斯,但被随后冲过来的另一个国家队队友萨索完成抢断。

今天曼城队内两大巴西头牌发挥都相对一般的原因中,萨索占了很大一部分。

要知道,他可是巴西队后防领袖。

他对利马、莫雷拉这些球员太熟悉了。

在可以调动其他队友的情况下,萨索完全能够他们。

当然了,让萨索一对一面对这两位的话,他也有可能被爆破成渣,因为对方对他同样熟悉。

这个情况,在曼城和热刺交手的时候体现的更加明显,巴西单防实力最强的中后卫卢西马尔面对利马和莫雷拉,是最狼狈的。

这就是单体球员和指挥型球员的不同。

信息这个东西,对后者而言价值更大。

第七十八分钟,费尼奥的传球被鲁梅奥预判到了。

但鲁梅奥只是破坏了足球,却并没有控制住足球。

乱战中,曼城的基耶茨控制了足球,可他刚刚拨球,就被冲过来的博伊尔再度铲倒。

这是他今天第五次被博伊尔铲倒了。

而离谱的是,博伊尔此前一张黄牌都没有得。

甚至只犯规了一次。

而这一次,主裁判依旧没有吹罚。

他还是认为博伊尔的铲球是好铲。

基耶茨起身后愤怒的推搡博伊尔:“你特么是要铲断我的双腿吗?”

博伊尔有些委屈,解释道:“我没有冲着你的腿去,我永远都是先碰到足球的。而且我从没有背后铲你,我也没有亮鞋钉,也没有剪刀脚。”

“这么多次了,你都并没有受伤,我只是在利用自己的速度优势抢断而已。”

博伊尔说的是真的。

顶级的铲球手,不一定要速度快。

但速度快的球员,随时可以练出一身顶级的铲球本领。

因为铲球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基于速度的。

倒地铲球,可以让球员的脚步延伸,破坏原本触及不到的足球。

但这样风险极大。

“原本触及不到的足球”。

这就是陆阳总是能够挑球、横向马赛躲过铲球的原因。

但有一种铲球是哪怕陆阳这种自带三百六十度鹰眼的球员也难以躲过的。

那就是“足球本就在对方的触及范围内”!

这时候铲球不再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防守面积了,而是更稳妥的解决你,不是一个冒险措施,而是一个加强措施!

速度快的球员,在赛跑的时候,能够全程笼罩速度较慢的那一个。

而双方都高速奔跑的时候,技巧性再好的球员,也会变得不那么容易控制足球。

这时候速度快的球员可以更从容的通过铲球完成抢断。

速度慢的球员就算明知道对方会铲断,但速度一起来,你已经无法做出什么规避动作了,除非你是梅西。

只有梅西可以在高速状态中依旧保持对足球的超级控制。

除了他,哪怕是盘带过人同样满分的内马尔也不行。

因为他们的盘带过人,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