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顺小吏 / 章节正文阅读

再做一点说明。(1 / 2)

作品:《大顺小吏

总是有看到书友吐槽给俞皮匠160两银子很毒,我一直没有时间回复。今天有点时间,简单地说下我的想法。至少解释是我的职责,听不听得进去,就看书友的理解了。

1。首先是“主角书办一年俸禄12两银子,却给人家160两银子”,很毒很毒。

看来很多书友对明清的历史了解得不是很清楚,我解释下。

首先,俞皮匠那160两银子名义上赔偿,实际上是封口费。

其次本书的时间点是1800年左右,历史背景以明中末期为主,结合了部分清朝的背景所做的架空。这点很多书友应该已经看出。

那么明朝的俸禄是多少?正一品一年是1044石,正四品知府是288石,正七品知县是九十石,未入流(典史一类)是36石。这个不是我定的,是明太祖在洪武二十五年定的,然后作为祖宗定制,差不多延续整个明朝。

更坑爹的是这明朝俸禄名义上全是米,却有时发一部分米,一部分宝钞(对,就是大明王朝的金圆券),一部分银子铜钱。

完全看当时的财政情况。偏偏明朝除少数年份,大部分时间的财政状况叫人心塞。有时候漕运不通,米和银子运不过来,通州仓库有什么就发什么,比如蜡烛、胡椒、沉木,这叫折物。你拿了后自己再去变卖换钱和米。

有人说,这不是更好吗!这些东西都是贡品,平时少见,能卖得很贵。呵呵,骚年,等你拿着这些胡椒沉木去变卖,发现满京城都是这玩意时,你就知道它有多贵重了。(历史小说《张居正》里有写到过类似的情节,很贴近历史)。

明朝官吏不仅俸禄极低,拿到手还要打折,运气好只是五到七折,运气不好直接骨折。这点钱你叫那些官老爷怎么活?怎么养大老婆、小老婆、丫鬟老妈子、长随师爷、门房轿夫这么一大家子?

要想过上好日子,只有一条路,贪...

所以有明一朝,贪官污吏是屡禁不止,剥皮填草都阻挡不了他们的前仆后继。

清朝相对好些,发禄米和俸银,到了雍正后,还有养廉银。一位书友曾经说过,一位七品知县一年的养廉银子是1200两,这没错。只是按照清会典里的规定,知县的年俸是45两,禄米45斛,也是从明朝的90石米延续下来的。

说了这么多,是什么意思?很简单,我只是请部分书友们不要钻牛角尖,非得要拿官吏的俸禄去做比较。拜托!人家不靠这个过日子。那点俸禄,看谁都是亿万富豪。

就好比你现在一个月只能拿400元的低保,看那些每月拿三四千元工资的环卫工人,都觉得他们是高收入人群。

2。从其它方面做比较,给俞皮匠160两银子高不高?

这个看怎么比?

主角成了典史后,有80两银子的养廉银(清朝八品以下就没有养廉银,大顺朝要人性化些),160两银子,也就两年的养廉银子。如果跟知县的1200两养廉银,知府的3700两养廉银比。160两银子还多吗?

这是跟上面比,我们再跟底层百姓比,比如像俞皮匠这样居住在县城的一家四口的基本生活支出是多少?大约在20两银子。

这个数字怎么算出来的。红楼梦里刘姥姥说“...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这里面可能有虚头,所以我就算20两。但是要知道,刘姥姥是庄户人家,家里有地,粮食这块就省了不少钱。俞皮匠住在富口县城,靠做皮革为生,是没有地的,粮食全靠买。所以20两银子勉强做个标准。